昏( ) 甲骨文合集29328,殷 今日辛至昏雨。 按: 从氏从日。
 甲骨文合集29092,殷 今……昏……
 甲骨文合集29794,殷 兮至昏不雨。
 柞伯鼎,文物2006年05期,西周晚期 既圍昏。 按: 作國名。
 郭店楚墓竹簡·魯穆公問子思8,戰國 𫊟(吾)亞(惡)昏(聞)之矣。 按: 用作“聞”。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9,戰國 中士昏(聞)道,若昏(聞)若亡。 按: 用作“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9,戰國
昏昬★异◎异★常◎常
hūn昏,表意,从日从氐省,氐指低下,本义表示黄昏,即日落近地,天刚黑的时候,引申为昏暗、模糊、糊涂、失去知觉等。变体作“昬”。《异体字表》以“昬”为异体字。 【辨析】 以“昏”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hūn:婚、阍。 昏hūn (甲) 会意字,上为氏,下为日。“氏”本为“氐”,氐与低、底通。太阳由高而低,快到地平线“底”下,是黄昏时刻。《诗·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即用其本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hūn 婚(婚姻) 阍(门。“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离骚》)
昏 (hūn)从日,从氐省。氐,古“低”字。日低則昏。亦作“昬”,形聲字也。 83.趣談“昏”字昏,天漸漸上黑影了,紅日西沉。古人想象,能不能有個大力士出來拽住太陽,不讓它歸山,這就成了黄昏之昏。古代的結婚儀式一般多在晚間舉行,於是“昏”“婚”通用。後來爲了區别,於是加“女”成“婚”。
*昏xmwən[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日冥也。 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七篇上) 太陽已下降至像是低於人之高度的時候為黃昏。 昏昬hūn(8画)
  【提示】日,中间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昏〔昬〕hūn8画 氏部 (1) 天色即将变黑的时候: 黄~。 (2) 天色暗;光线不足: ~暗|~黑|天~地暗。 (3) 糊涂;头脑、视力不清: ~庸|~聩|头~脑胀|老眼~花。 (4) 失去知觉: ~迷|~厥|~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