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昏媾 夕阳无限好,唯有到黄昏 |
释义 | 昏媾 夕阳无限好,唯有到黄昏中国的汉字表意性特别强,“昏” 和“媾”的单独使用与“昏媾”组词所表达的意思与意境就大不一样。“昏媾”是在夜幕降临时郊外野合的一曲交响乐,它在合欢花的映衬之下,又有 “讲”、“篝”、“沟”给他(她)们营造了一个融溶和顺的语言氛围、篝火悠悠的热烈环境与隐蔽安稳、风平浪静的场所,你说能不销魂夺魄?诗仙李白就有 “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的诗句。 甲骨文一款的 “昏” 从人 (或从匕),从近似“日”的形状,像女阴,为会意字。“日”除标意为太阳外,还有性接触的用意。按后世的传统解释是,日在人下会意为黄昏的 “昏”。二款的 “昏”,从氏从日,“氏”是父系血统的用字,在这里是男性的标意,“氏”下“日” 也当会为性交。三款的 “昏” 从爪从日,覆手为爪,“爪”在这里具操作、实施、授受、约定之意,“爪” 下“日”也当会为性交。如果说甲骨文的“昏”用于性交的标意过分隐匿的话,那么籀文的三个“昏”字就与我们兜了一个大圈子。籀文一款的 “昏”,从 “爪” 从 “己” 从 “止” 从 “士”从“从”,似乎写了一篇不成逻辑的文章,让我们解读。“止”古意为趾,在这里用作至意;“士”是甲骨文时的形体,九十度的倾斜,“士”男性性器;“己”按五行学说为中央土,《释名》:“言己以别于人者”,“己在中故以收敛辟藏为要”,“己”在这里用为隐蔽之意。“从”原本与“比”、“尼”、“北”一样均取象于上古群婚时的男女媾合与两性接触。“从”在这里具“允从”、“默契”之意。全字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男性带上“士”到(止)早己约 (爪) 定好的避静 (己)之处相幽会 (从)。籀文二款的“昏”,将“己”变作“人”,将 “从”变作 “夂”,将 “士”变作 “巳”,增加八卦易经体阴性符号“‖”。“夂”(音随),在甲骨文时是左脚的标意符号, “⼡”在这里与“从”同意; “巳”在古字里是按精虫用意的;“‖”在这里是女阴的用意。籀文三款的“昏”,将 “人”与阴性符号 “‖”变作金文时的 “它”和小篆时的 “六”,这些都是过去人们公认的女阴用字。如果说甲骨文的“昏”只带有男女性别符号使人难以理会的话,那么,籀文的三个 “昏”字就是三幅野合图。 “昏”,殷卜用作太阳下山,即黄昏,“旦至于昏不雨”,是说从早晨到傍晚没有下雨。金文的“昏”除增加一“女”形外,其它构形已讹变得使人难以辨认。《诗经·陈风·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可翻译为: 东门外的白杨树,叶子长得真茂密。约好黄昏来这里,却怎么星光灿灿不见人。把等候情人的焦灼心情描写得十真切。欧阳修也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的佳句 (《生查子》)。上古时的 “昏”用于名词和动词没有区分,小篆时 “昏”才一分为二,“昏”作名词用,“婚”则用于男女在黄昏时的野外相约、媾合与交欢。并将羽状复叶朝舒昏合象征夫妻合欢的落叶乔木称 “棔”。 “昏”的本意是黄昏时男女的野合婚媾。据说 “黄昏”一词在日语中原是 “谁呀?他是……”的意思。这是“黄昏”内容前奏的特写镜头。语言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这是很自然的事,而 “黄昏”的这一特写,穿越时空几千年,却由日本在语言中保留了下来,实在是化石级的品位。随着父系社会的确立,家庭的出现,偶婚制逐渐形成与男权的占有,“昏”又是抢婚的好时机,所谓 “掠美为婚”。夜幕降临,一帮子人闯入女家,将新人拥走,这是从野蛮开始,又以文明收场的婚姻嫁娶的习俗,据说不抢不足以提高新人的身价。至今我国有些民族仍在沿袭这种文明。自“昏”加 “女”成 “婚” 以后,由群婚时的 “昏媾”,偶婚时的 “掠婚”,“昏”又变成了 “娶妻之礼,以昏为时,取阳往阴来之意”。“昏” 即 “婚”,《诗经·邶风·谷风》: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这是被遗弃的妇人控诉她的丈夫,新婚以后不再理睬自己。古时婚娶在达官贵族那里还有一种形式叫 “师婚”,据说夏桀得妹喜、殷辛得妲己、周幽王娶褒姒、晋献公娶骊姬都是以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现在 “昏”的时段无限延伸,“阍门”也无人看守,昔日那些诸如以兴师抢掠而得到女人的作法统统显得繁缛与多余,某些达官新贵、腕派人物满可以凭借自己的一时得势,对女人施行擒获,这里不光有天昏,还有人的头惛。 现在说“冓”。冓的取象来自古代人们捕鱼时编织的鱼篓。甲骨文一款的“冓”正是这种捕鱼工具的素描。这种工具是用竹篾编成,竹茬向内,一般以两个竹篓子为一对系绳子放入河鱼常于游向的水中,鱼儿一旦进入就不易出来。收篓时得慢手抻提,于是就产生了“冉”字; 提篓时也得用力适度,故后来又有“爯”、“偁”、“稱” 等字的孳乳。二款的 “冓” 增加行符“彳 ”; 三款的 “冓” 又在二款的基础之上增加“止” 为“遘” 的原字,其意义未变。又因“冓”有结对、成双、连结、双方、相遇、相交之意,于是便产生了構、溝、媾、遘、購、覯、鞲、篝和斠、講等字。“冓”原本为鱼篓,《诗经·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梁即拦鱼的水埧,笱即捕鱼的竹篓。这是被遗弃的妇人警告她的丈夫不要走上她的水埧,不要打开她的鱼篓。喻指不要与她接触并发生性关系,篓,隐指女阴; “水埧”、“鱼篓” 都是隐语廋词。“冓”殷卜用作相遇,“贞,冓于御方”,意思是说经过占卜,和御方相遇。“其遘大风?吉”是说可能遇上大风,但不会出现什么灾祸。“贞,其冓雨,四月”是卜问四月能否遇上雨。金文的“冓”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小篆的“冓”将原本的斜画一律变作横直笔画,这就给许慎造成了一个不小的误区,《说文》: “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凡冓之属皆从冓”,他完全按照小篆形体望文而生。小篆用于表意男女相遇、相交遂增加形符 “女”,写作 “媾”。 中国的汉字表意性特别强,“昏”和“媾”的单独使用与“昏媾”组词其表达的意思与意境就大不一样。“昏媾”是在夜幕降临时郊外野合的一曲交响乐,它在合欢花的映衬之下,又有“講”、“篝”、“溝”,给他(她)们营造了一个融溶和顺的语言氛围、篝火悠悠的热烈环境与隐蔽安稳、风平浪静的场所,你说能不销魂夺魄?诗仙李白就有“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的诗句。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