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三、半坡仰韶文化刻划符号
释义

三、半坡仰韶文化刻划符号

仰韶文化20世纪20年代初发现于渑池仰韶村遗址,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年代约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刻划符号主要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这类符号发现于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零口、垣头,长安亚楼,合阳莘野和铜川李家沟等遗址。半坡、姜寨遗址较多,半坡遗址133枚陶片上有27种符号,姜寨遗址129枚陶片上有38种符号。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这类符号大约共有60种:


(1-25,西安半坡,见《西安半坡》第197页图一四一。26-48,临潼姜寨,见《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第15页图三。49-51,宝鸡北首岭,见《考古》1979年第2期图版贰。52,长安五楼。53,合阳莘野。54,铜川李家沟,见《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第15页图四。55,临潼垣头,见《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1期第3页图五。56—59,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层,见《文物》1983年第11期第25页图十五、十六)


《西安半坡》考古发掘报告认为,这些符号是表示器物属主的刻划符号;郭沫若认为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1]。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产生的简单文字”,他还具体考释了以下符号:—五、—七、—示、—矛、—屮、—阜。[2] 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不是文字。除了有少量符号(主要是记数符号)为汉字所吸收外,它们跟汉字的形成大概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3]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