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三、小篆 |
释义 | 三、小篆指取材自公元2世紀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所錄的字形。它反映了先秦以來文字整理的結果,有時字形保持了比戰國晚期還早的傳統,譬如一個字的最高部分如果是橫的筆劃,晚商以來就常在上加一道短的橫筆劃,戰國時代例子更多 (見第七節“演變的方向”),而小篆就常選用不加短劃的較早字形。小篆之後,字的結構、筆劃、位置已差不多固定。大致說,此後的文字在筆勢上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構架已少變動。《說文》所收的字形主要是小篆,有異體時就標明是古文或籀文等。許慎所根據以編寫的材料,絕大部分大概不早於戰國晚期。小篆的字形,其結構基本上與古文和籀文沒有什麽不同。如有不同時,許慎才特別加以標明。所舉的古文,常有異於自甲骨文、金文演變下來的正規字形,比較可能是地域性或訛變後的字形。近年出土的楚文字常與 《說文》所舉的古文有極近似的結構,或許就是《說文》古文取材的源頭。籀文則結構常繁複,但合於傳統的文字組合趨勢,可能與小篆來自相同的源頭。《說文》於標準字形外,常錄不同意符或聲符的異體字,如阱或从穴井聲、岫或从穴由聲、虹或从虫申聲、療或从疒樂聲,例子相當多,大致反映各地域的異文。因此小篆可以說是秦朝整理和簡省籀文而統一各國字形後的結果。小篆是已起了很多變化後的字形,難以依之以探索字源。但小篆有最齊全的材料,是後世書體所據的祖型,也是辨識古代文字的媒體。與簡帛文字相較,常保存較古老的字形,故認識小篆是研究中國古文字必備的知識。 圖28 戰國時期秦國的石鼓文摹本 圖29 戰國晚期秦國詔版上的小篆字形 圖30 漢代石碑上的小篆字形 圖31 漢代石碑上的隸書字形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