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 包山楚簡·文書185,戰國 九月己亥, 𪤝暑, 𪤝恘, 臨昜(陽)人宔(主)賈。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9,戰國 《君 (牙)》員(云): “日 (暑)雨,少(小)民隹(惟)日悁。”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0背,戰國至秦 夏大暑,室毋(無)故而寒,幼蠪(龍)處之。
 張家山漢簡·蓋廬31,西漢 甚寒甚暑,軍數進舍,卒則勞苦,道則遼遠,糧食絶者,攻之。
 漢印文字徵 暑光。
 胡明相墓誌,北魏 寒暑交變,日月迭微。
 元思墓誌,北魏 掩光寒暑,閉目背時。 按: 从日煮聲。
 張滂墓誌,唐 寒暑循環。 《説文》: “暑,熱也。从日者聲。” 包山楚簡、睡虎地秦簡所見與篆文構形同。郭店簡所見从日凥聲,是其異體。
暑★常◎常
shǔ形声,从日,者声,本义为炎热,引申为炎热的季节。 【辨析】 ❶暑/热 这两个字都有温度高的意思,区别在于:“暑”多用于书面语,跟“寒”相对;“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可以使用,跟“冷”相对。 ❷暑/署 见380页“署”。 暑 金文; 篆shǔ[日(意符) + 者(聲符)→暑(《説文》:“暑,熱也。從日,者聲。”暑:熱〈暑天、暑熱、暑假、酷暑〉。中醫學“六淫”之一。)] 《詩經·大雅·雲漢》:“我心憚暑,憂心如熏。”(酷暑綿延我擔心,炎熱如焚似火熏。) [春秋] 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床焉。”(當暑熱盛夏之時,挖地填冰再架床於上。) *暑shǔ12画 日部 炎热(跟“寒”相对): ~气|中(zhòng)~|酷~|历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