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文选・宋玉〈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吕延济注:「言代衰之时则必变古之法,改常之道。」
《文选・阮瑀〈爲曹公作书与孙权〉》:「但明效古,当自图之耳。」
李周翰注:「但明古人之义,当自谋之效学。」
唐 窦臮《述书赋上》:「驰妙思而变古,立後学之宗祖。」
《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於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分。」
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汉文帝十一》:「自汉以後,治之不古也有自矣。」
4 古人。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家大人曰:爱即仁也,谓子产之仁爱,有古人之遗风。」
《文选・陆机〈豪士赋序〉》:「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
张铣注:「言才不及古人之半。」
《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嗟乎!若士,望古遥集。」
吕向注:「望古逸人,遥与相集也。」
5 古朴。
唐 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进士侯喜,右其人,爲文甚古,立志甚坚。」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有老道人状貌甚古,铜冠绯氅。」
明 高启《临顿里》诗之十:「行古时人笑,文工造化憎。」
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这就叫做人心不古!唉,这年头儿,老实人也会贪污!」
6 谓不同凡俗。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古,除去常情曰古。」
7 亡故。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旷达》:「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8 天。
《逸周书・周祝解》:「天爲古,地爲久。」
《後汉书・李固传》:「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
李贤注引郑玄注曰:「古,天也。」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古文说》:「《诗》云:『古帝命武汤。』正是经训古爲天。」参见「古帝」。
9 古诗及古风的简称,相对近体诗而言。
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序:「辄依古作四言《元和圣德诗》一篇。」
宋 王灼《碧鸡漫志》:「吾谓西汉後,独《敕勒歌》暨韩退之《古琴操》近古。」
明 陆时雍《诗镜总论》:「诗至於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乐矣。」
清 王士禛《师友诗传续录》:「毋论古、律、正体、拗体,皆有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参见「古诗」、「古风」。
10 通「沽」。粗略。
《左传・文公元年》:「卫 孔达帅师伐晋。君子以爲古。古者,越国而谋。」
朱彬《经传考证》:「《檀弓》:『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以爲沽也。』郑注:『沽,略也。』古与沽通……越国而谋,是麤略之甚。」
《仪礼・既夕礼》「弓矢之新沽功」
汉 郑玄注:「今文沽作古。」
11 通「怙」。仗恃。
马王堆 汉墓帛书《称》:「不用辅佐之助,不听圣慧之虑,而侍其城郭之固,古其勇力之御,是胃身薄。」
12 通「诂」。参见「古训」。
13 姓。北魏有古弼。见《魏书》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