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 石門頌,東漢 特遣行丞事西成韓朗字顯公。
 楊乾墓誌,北魏 朗達發自天機,岐嶷彰於懷抱。
 寇胤哲墓誌,北周 君幼而敏惠,徽音昭朗,智越成人,鄉遂欽尚。
 程諧墓誌,隋 朗性敏於五行。
 薛保與墓誌,隋 長辤曜朗。 按: 从日。
 李壽墓誌,唐 徐圎朗放命兖州。 《説文》: “朗,明也。从月良聲。”
朗★常◎常
lǎnɡ形声,从月,良声,本义为明亮,光线充足,引申为开阔、声音清晰响亮、眉目清秀等。 朗 金文; 篆lǎng[月(月亮,意符)+良(聲符)→朗(《説文》:“朗,明也。從月,良聲。”朗:明亮,光線充足〈朗敞;開朗。爽朗。聲音清楚、響亮:朗聲。朗讀。朗誦。書聲朗朗〉。)] [唐] 李延壽《南史·陶弘景傳》:“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神態儀表清秀,目明而眉疏。)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走過鬧市,只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朗lǎng10画 月部 (1) 明亮;光线充足: 明~|晴~|天~气清|豁然开~。 (2) 声音清晰响亮: ~读|~诵|~声回答。 (3) 明快: 爽~|豁~|性情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