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朢),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象一人立地張目遠眺。金文增从月或因表示月相,或因表示望月。竪 “目” 形近 “臣”,故後世 “望” 字或从臣。竪 “目” 又或訛作 “耳”,又演化作 “亡”,乃成聲符。依次比較金文二、三、四、五字形,由从目到从耳再到从亡的演化軌迹清晰可見。“人”形下或加 “土”,本來表示人站在地上,“人”與 “土”相連則爲 “壬”(tǐng)字,與 “年”字演變相同,這也可以從甲骨文字形的演變情况中看到。“望” 的本義是遠眺,引申爲看望、盼望、企圖、景仰、名望、儀容等義。文獻或通 “忘” “妄” “方”。又用作祭名、月相名。卜辭或用本義,或用作方國名。銘文多用作月相名。或用作人名。又或通 “忘”。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或有减省。 望朢★异◎次★常◎常
wànɡ初为表意,甲骨文、《说文》古文象人立在土堆上举目远眺之形,金文1、小篆1加意符月,表示眺望高空的月亮;金文2、小篆2变为形声,把人形改为音符亡(一说金文1形声,月为意符,其余部分为音符);隶定为“朢”或“望”。本义表示向高处或远处看,引申为看望、问候、盼望、希望、所仰望的人、名声、望子(店铺门前悬挂的标志)、介词(引入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等。《异体字表》以“朢”为异体字。 【辨析】 ❶“望”后起义较多,与“朢”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望/览/观 见135页“观”。 望 (wàng)从亡,朢省聲。 【按】望,《説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本義是眺望。 望朢;望;望wàng(11画)
 【提示】亡,3画,位于字或部件的左面时,末笔绝大部分都不变形,如氓、邙等,望字是个例外,末笔竖折改竖提。月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望〔朢〕wàng11画 王部 (1) 向高处、远处看: 一~无际|登高~远。 (2) 期待: 渴~|希~|大失所~。 (3) 察看病人的气色: ~、闻、问、切(qiè)。 (4) 拜访;问候: 拜~|看~。 (5) 好名声: 名~|声~|德高~重。 (6) 店铺的招帘: 酒~。 (7) 农历每月十五日: ~日|~月。 (8) 怨恨;责怪: 怨~。 (9) 对着;向着: ~东走|~上看。 (10) 接近: 我已是~五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