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來★繁◎常★常◎异


lái象形,甲骨文、金文象小麦形,中为茎,上为穗和叶,下为根,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來”。本义为小麦,一种常见作物,是“麦(麥)”的本字,假借为到来,由此引申为从过去某时间到现在、未来的等。汉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简作“来”,据草书楷化。
【辨析】
❶以“来”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ɑi,但声调不同。lái:崃、涞、莱、徕、铼∣lài:睐。
❷“来(來)”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涞(淶)、睐(睞)、莱(萊)。

lái

(甲·来) (甲·麦)
繁体为“來”,字形与繁体的“麥”(麦)相似。本义也为麦。甲骨文字形象麦穗,上加一指事符号:“丿”。这种称作“来“的作物是引进的品种。《诗·周颂·思文》说:“思文后稷……贻我来牟。”“麦”字底下的“夂”表示脚步,有来去的意思。《说文》:“来,周所受瑞麦来也。”古,小麦叫“麦”,大麦叫“”(或写作“牟”)“麦”是“牟”与“来”的合音。“来”是麦类的总称。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ai
阳平:莱(莱芜,地名,在山东)
崃(邛崃,山名,在四川)
涞(涞水,地名,在河北)
铼(金属元素)
去声:睐(青睐)
赉(赏赉)
徕(劳徕,慰问的意思)

來;lái

【析形】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株成熟的小麦,上部是麦穗,中间的两侧是麦叶,下部是麦根。麦穗垂直上扬,与禾穗之下垂、黍穗之散开有别,反映在文字上亦然。金文字形在上部增一横。小篆字形麦叶部分分离,隶、楷字形从之。
【释义】《说文》:“周所受瑞麦来麰也。”本义是小麦,后来“来”借为“来去”的“来”,其本来意义以“麦”表示。麦和黍、稷、菽、麻,并称为古代“五谷”,即五种主要粮食作物。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the character is shaped like wheat with its upper part like the wheat head and the middle like wheat leaves on the two sides,the lower part like wheat root.The raising wheat head is different from the sagged and spread millet.This difference is shown in character shape.The character is added a decretive line on the top in Bronze Inscriptions.
【original meaning】Wheat.

lái

(7画)

【提示】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來)lái

7画 一部 
(1) 从别处到说话人所在处(与“去”“往”相对):~往|~信|~去自由|有~无回。
(2) (情况、问题等)发生: 麻烦事~了|问题~了就得解决。
(3) 现在以后的时间: ~日|~年|未~|继往开~。
(4) 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 ~历|近~|古往今~|几千年~。
(5) 用在动词后,表示到此处做某事: 我们看您~了|他们参观~了。
(6) 用在动词前,表示打算做某事: 我~试一试|你~打水,我~扫地。
(7) 代替具体的或不易选择动词的动作: 别胡~|再~一碗|你累了,我~吧|这个人会~事儿。
(8)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表示动作朝向说话人: 过~|拿个凳子~|跑~一群孩子。
(9)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延续至今,或表示结果与估量: 信笔写~|一觉醒~|看~形势不妙|想~你已经知道了。
(10) 用在动(介)词结构与动词(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为方式、态度,后者为目的: 买把刷子~刷墙|拿什么~报答父母?|以何种方式~合作?
(11) 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动作、行为能实现或不能实现: 他俩合得~|这事儿我做不~|儿子和邻居的孩子玩得~。
(12) 用于句尾,表示曾发生过什么事(又说“来着”): 我说什么~|你是不是打架~着?
(13) 用于数词(或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十~个|三十~斤|五米~远|二尺~高。
(14) 用在“一二三”等十以内的序数词之后,表示列举: 一~探亲,二~旅游|一~没时间,二~没兴趣,所以就没去。
(15) 用在诗歌、熟语或叫卖声里做衬字: 正月里~是新春|磨剪子~抢菜刀。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