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 )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0背,戰國至秦 大如杵。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西漢 操柏杵。
 李則墓誌,隋 於是相杵停音,隣歌斷曲。
 朱崇慶墓誌,唐 縱杵臼而猶交。 《説文》: “杵,舂杵也。从木午聲。”
杵 篆chǔ[木(意符) +午(杵本字,聲意符) →杵(《説文》:杵,“舂杵也。從木,午聲。”杵,用來舂穀或擣衣的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槌。因午被借爲地支字,故加質符“木”另造“杵”爲專用。並發生了聲的轉變。)] 《周易·繫辭下》:“斷木爲杵,掘地爲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古代的杵臼的重要和今日的“碾米機”無二。) △杵chǔ8画 木部 (1) 舂米、捶衣服用的木棒: ~臼|砧~。 (2) 用杵捣: ~药。 (3) 捅;戳: 窗户纸一~就破|用胳膊肘~了他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