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 ) 甲骨文合集33215,殷
(枚) 。 按: 从屮。
 甲骨文合集33690,殷 癸巳卜复枚舟。
 枚父丙卣,殷周金文集成4936,殷 枚父丙。
 枚家作父戊卣,殷周金文集成5310,西周早期 枚家乍(作)父戊 (寶) (尊)彝。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207,西漢 䰍畫平般徑二尺五寸一枚。
 居延新簡EPT57.51,西漢 凡得板七十枚。
 河西簡牘·候粟君所責寇恩事(2)1,東漢 羊韋一枚。
 叔孫固墓誌,東魏 韞牘詩書,聊與杦(枚)賈同風。 按: “攴”訛同“久”。枚賈,指枚乘、賈誼。
 元鍾墓誌,隋 席滿鄒枚,賓多賈郭。 按: “木”訛同“扌”。
 張軻墓誌,隋 君高視枚馬,聲冠府朝。 《説文》: “枚,榦也。可爲杖。从木从攴。《詩》 曰: ‘施于條枚。’” “枚”本指樹幹。甲骨文从木,或从屮。屮、木同類。樹幹可以用作擊人之杖,故从木、攴會意。“攴”即持杖擊人。
枚★常◎常
méi表意,从木从攵或攴,木指树木,攵(攴)为手持工具敲击,有手持义,树木可手持作为手杖,故本义表示树干或粗壮的树枝,引申为马鞭、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而衔在口中的木片或竹片、量词(用于形状较小的东西、硬币、某些武器)等。 枚 (méi)榦也。可爲杖。从木,从攴。 【按】榦,即樹幹。 *枚méi8画 木部 量词。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一~邮票|两~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