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果簋,殷周金文集成3474,西周中期 果乍(作)𪴩旅𣪕(簋)。
蔡公子果戈,殷周金文集成11147,春秋晚期 蔡公子果之用。
古璽彙編3079,戰國 文果。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亙先11,戰國 甬(庸)又(有)果與不果。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29背,戰國至秦 凡有土事必果。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果而勿矜。
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560,西漢 不果伐魯。
漢印文字徵 菓意之印。 按: 从艸。
增訂漢印文字徵 龍果。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仁信明敏,壯勇果毅。
元湛墓誌,北魏 愛山水,頑薗池,奇花異菓,莫不集之。
魏氏墓誌,隋 聲播椒宫,寵亞菓棠,榮司宴服。
張通妻陶貴墓誌,隋 定知善果,還生梵天。
郭休墓誌,隋 因封啓胄,果布三儒。
史思禮墓誌,唐 恩敕授君平陽郡仁壽府左果毅都尉。 《説文》: “果,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金文果簋字形最爲形象,下爲木,上爲果實,中有數點,象果實内所結之果粒。後來省去内部之點。本義爲果子、果實。這個意義後來曾寫作“菓”。
果★常◎常ɡuǒ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木(树木)上结有果实之形,本义为植物所结的果实,引申为结果、实现、使饱足等,假借为不犹豫、态度坚决、副词(相当于“果然”)等。 【辨析】 以“果”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ɡuǒ:裹、蜾∣luǒ:裸、倮∣huái:踝∣kē:棵、颗、稞、髁、窠∣kè:课、骒、锞。 果guǒ(甲) 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了果实。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guǒ 裹(包裹) 蜾(蜾蠃) ke 阴平:棵(一棵树) 颗(颗粒) 窠(窠臼) 稞(青稞) 髁(骨头上的突起) 去声:课(功课) 锞(小块金属) luǒ 裸(裸露) 相关链接 1.巢(cháo),象形会意字,像树上鸟巢之形。以其为声符的字为“剿”。 2.踝(huái),踝骨,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足”与“髁”会意。 *果kwa[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木實也。 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六篇上) 樹上結果狀。 果菓guǒ(8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果类植物时,“果” 的异体是 “菓”; 表示 “不犹豫(如果断)”“结果”“果然”等意思以及作姓氏时,“果” 没有异体。中间是竖,不是竖钩。上面中间的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 *果1〔菓〕guǒ8画 丨部 植物的果实: ~树|水~|开花结~。
*果2guǒ (1) 事情的结局: 结~|成~|自食其~。 (2) 〈书〉实现;成为现实: 登山未~。 (3) 〈书〉饱足;充实: 食不~腹。 (4) 副词。表示事情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然|~真|如~|~不出所料。 (5) 不犹豫: ~敢|~断。 (6) 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