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丄) 甲骨文合集19697,殷 ……其上。
 甲骨文合集20024,殷 戊午卜, 王, 上子屖我。
 二祀其卣, 殷周金文集成5412,殷 既𢦚(于)上帝。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51, 西周中期 上帝降(懿)德大 (屏)。
 梁其鐘,殷周金文集成188,西周晚期 皇且(祖)考𠀠(其)嚴才(在)上。
 新郪虎符,殷周金文集成12108,戰國晚期 用兵五十人 (以)上, 必會王符。
 中山王 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早期 外之則𨟻(將)使 (上)勤(覲)於天子之 (廟)。 按: 此“上”字之形標聲符“尚”而成。
 平安君鼎,殷周金文集成2793,戰國晚期 單父上官宰憙所受平安君石()它()。
 古璽彙編4729,戰國 又(有)明上。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9,戰國 (上)句(苟)昌(倡)之, 則民鮮不從𢚝(矣)。 按: 此“上”字增“止”而爲繁形。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36,戰國
(申)攻(功)(上) (賢), 能 (治)百人, 吏(使)倀(長)百人。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吴命3,戰國 昔上天不中(衷), (降) (禍)於我……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66,戰國至秦 馬牛一以上爲大誤。
 居延新簡EPT68.85,西漢 上大表。
 漢印文字徵 上善。
 漢印文字徵 上禄丞印。
 群臣上醻碑,西漢 群臣上醻。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上合紫臺。
 大將軍曹真殘碑陽,三國魏 交以親仁爲上。
 上尊號碑額,北魏 公卿將軍上尊號。
 天發神讖碑,三國吴 上天帝言天。 《説文》: “丄, 高也。 此古文上, 指事也。 凡丄之屬皆从丄。 , 篆文上。” 甲骨文“上”字以一短畫在長弧之上示意,乃典型的指事造字。短畫下之長弧後演變爲長横,造字意圖不變; 長横上短畫又演化成一豎,則呈“丄”形; 一豎右側再附一短畫,則“上”定型矣。戰國時代,偶有在“上”之本形上添加聲符“尚”,或增加義符“止”的異體字出現,或因繁瑣,未見流傳於後世。 “上”字之義,本爲與“下”相對的方位概念,亦即《説文》所爲“高也”。此概念一般是需要具體化的,於是便可指在上方位的人、事、物等,如“上帝”、“上天” 、“在上”、“以上”等等。又可表示關涉上位的行爲動作,如“上覲”、“上醻”、“上尊號”等。
上★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1、《说文》古文以一个较长的横线为基准,在上边加一短横作符号表示上;金文2、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上”。本义读shànɡ,上部、高处,引申为次序或时间在前、地位在上的、尊长、等级或质量高的、从低处到高处、前往、达到、进献、添加、安装、涂抹、登载、拧紧、按规定时间进行某种活动等;又读shǎnɡ,引申为上声,汉语声调的一种。 【辨析】 ❶以“上”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rànɡ:让。 ❷上/尚 见361页“尚”。 *上djang[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二,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上之屬皆从上。丄,篆文上。(一篇上) 在某物之上的位置。 上(3画) ❶shǎng ❷shàng ❸shang
 *上shǎng3画 卜部 “上(shàng)声”的“上”的又音。 另见shàng(358页)。
*上1shàng3画 卜部 (1) 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面|天~|山~。 (2) 次序在前的: ~册|~周|~回。 (3) 等级高的: ~级|~等。 (4) 质量好的: ~品|~策。 (5) 由低处到高处: ~坡|~山|~楼。 (6) 去;到(某处): ~街|~商店|~办公室。 (7) 向前进: 同志们,~啊!|见困难就~。 (8) 向上级递呈: ~书|谨~。 (9) 增加;安装;涂抹;登载: ~水|~梁|~药|~账。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某种动作: ~班|~课。 (11) 出场: ~场。 (12) 拧紧: ~弦|~表。 (13) 达到(一定数量或程度): ~岁数|成千~万。 (14) (又shǎng)汉语四声之一;上声: 阴阳~去。 (15) 我国传统乐谱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上2shàng(多读轻声) (1) 用在名词后: 1. 表示在物体表面: 门~|路~|身~。 2. 表示在一定范围内: 历史~|广场~|大街~。 3.表示在某一个方面: 政治~|事实~|艺术性~。 (2) 用在动词后: 1. 表示方向: 爬~了九层楼|登~了泰山顶。 2. 表示达到一定目的或有了某种结果: 考~了大学|赶~了末班车|到银行存~钱。 3. 表示过程的开始: 遇~了一个好老师|碰~了坏天气|他从此喜欢~了游泳。 另见shǎng(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