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 史梅兄作且辛簋,殷周金文集成3644,西周晚期 史楳(梅)兄作且辛寶彝。 按: 同 《説文》 或體。
 古璽彙編3625,戰國 耿楳(梅)。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136,西漢 脯栂(梅)一笥。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109,西漢 楳(梅)十 。
 漢印文字徵 梅陶。
 高盛墓碑,東魏 調律吕於專琴,厝鹽梅於濟水。
 鄭公妻宋練墓誌,唐 標梅之實,得乎時也。 《説文》: “梅, 枏也。可食。 从木每聲。 , 或从某。 ” 果木名, 其初文只作“某”, 如《包山楚簡·遣策》簡255“ (蜜)某(梅)一 ”。 金文增“木”作“楳”。 馬王堆漢墓帛書中還可以从母聲。 漢代以後習慣从每聲。
梅★常◎常
méi形声,从木,每声,本义为楠木,假借为一种落叶乔木、这种树木的花或果实、姓等。 梅楳;槑méi(11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 *梅〔楳 槑〕méi11画 木部 (1) 落叶乔木,耐寒,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有多种颜色,味香。果实叫梅、梅子或酸梅,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为黄色,味酸,可吃。 (2) 节候名。初夏时节,江淮流域的雨季较长,正值梅子黄熟时期,所以称这一时期为梅或梅雨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