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 ) 甲骨文合集10405,殷 五日丁丑王 中丁巳 在 阜。 按: 象手指突出指甲之形。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366,殷 乙丑卜。
 作册大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60,西周早期 隹(唯) (四)月既生霸己丑。
 拍敦,殷周金文集成4644,春秋 隹(唯)正月吉日乙丑。
 欒書缶,殷周金文集成10008,春秋 元日己丑。 按: 字形變異。
 包山楚簡·文書131,戰國
(夏) 之月癸丑之日。 按: 與欒書缶銘文字形相似,略有省簡。
 關沮秦漢墓簡牘·周家臺三零號秦墓簡牘·暦譜7,秦 辛丑。 按: 連接兩指甲之形。
 居延新簡EPT68.134,西漢 癸丑。
 漢印文字徵 張丑之印。
 漢印文字徵 訾丑。
 漢印文字徵 張丑印。
 司徒袁安碑,東漢 永元四年□月癸丑薨。
 王基斷碑,三國魏 景元二年四月辛丑薨。
 盧令媛墓誌,北魏 正光三年龍集壬寅夏四月壬戍朔十六日丁丑卒於京室。
 元譚妻司馬氏墓誌,北魏 正光三年歲在攝提六月辛酉朔五日乙丑薨於第。
 王福芝造像記,北齊 大齊武平三年夏五月丙午十五日乙丑朔王福芝敬造佛一區。 《説文》: “丑,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象手之形。時加丑,亦舉手時也。凡丑之屬皆从丑。” 甲骨文、金文象手指突出指甲之形。戰國文字增飾筆訛變。秦簡文字作連接兩手指之形,乃小篆之變。 “丑”字文獻大多用爲地支字,戰國文字偶見用於人名。
丑醜★繁◎常★常◎常
chǒu丑,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1象手指而突出指甲之形,本义为指甲,假借为地支的第二位、传统戏曲角色。醜,形声,从鬼,酉声,古人认为鬼的相貌最难看,本义为可恶,面容可憎,引申为难看、丑陋等。明代俗字、《简化字表》把“醜”简作“丑”,采用同音代替。 【辨析】 ❶“丑”与“醜”不是等义繁简字。 ❷以“丑”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u,但声调和声母不同。niǔ:扭、钮、纽、狃∣niū:妞∣xiū:羞。 ❸丑(醜)/恶 这两个字都有相貌难看义,先秦多用“恶”,汉代以后多用“丑(醜)”。 ❹在台湾,“丑”的中间一横,左右都出头。 【构词】 丑角(丑角)∣丑时(丑時)∣小丑(小丑)∣丑恶(醜惡)∣丑陋(醜陋)∣丑闻(醜聞)∣出丑(出醜)∣现丑(現醜)∣献丑(獻醜)∣遮丑(遮醜) 丑 (chǒu)紐也。竊謂此字即“杽”之古文,“桎梏”之“梏”也。从又,手也。“丨”束其指。此以會意定象形字也。 26.趣談“丑”字丑,初文像扭物的手,因聲借爲地支第二位,代表動物爲牛。
*丑1chǒu4画 乛部 (1) 地支的第二位: 丁~年。 (2) 戏曲角色,扮演滑稽人物: ~角|小~。
*丑2(醜)chǒu (1) 模样难看: 美~不分。 (2) 让人厌恶或瞧不起的: ~恶|~态百出。 (3) 丑态;丑事: 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