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 )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22,戰國至秦 樓椑(陴)矢閲(穴)。
 馬王堆漢墓帛書·繆和,西漢 樓與以相高也。
 漢印文字徵 樓如意印。
 漢印文字徵 樓延年。
 司馬遵業墓誌,北齊 遂齊竦百樓,振奇九地,完州復境,筥墨已輕。
 道明墓誌,北齊 樓閣驚飛,文彩閒出。
 賀屯植墓誌,北周 囑矢控弦,妙奪樓煩之術。
 隆福寺長明燈樓頌幢,唐 大唐幽州安次縣隆福寺長明燈樓之頌。
 崔千里墓誌,唐 城樓近江水,潮退看垂輪云云。
 亡宫五品墓誌,唐 鏡沉鸞影,樓空鳳仙。 《説文》: “樓,重屋也。从木婁聲。” 《古璽彙編》3434“東谷”即“東樓”,複姓。夏禹後東樓公封於杞,因以爲氏。
樓楼, 金文; 篆lóu[木(意符)+婁(聲符)→樓(《説文》:“樓,重屋也。從木,婁聲。”樓:兩層以上的房屋。古時多爲木結構,故“樓”從木。現少數民族地區仍有“木樓”。如今我綜合國力加強,十數層乃至數十層的鋼筋水泥結構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高樓大廈〉。南京新街口的金陵飯店在改革開放之初是“鶴立雞群”,而今它是“雞立鶴群”。)] [宋] 潘閬《酒泉子》:“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注:西湖,指杭州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