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鐘, 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482,春秋晚期
歌樂自喜。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32,戰國至秦
凡且有大行遠行若飲食歌樂,聚具畜生,及夫妻同衣,毋以正月上旬午,二月上旬亥,三月上旬申。

史晨後碑,東漢
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諧,蕩邪反正。

西狹頌,東漢
民歌德惠,穆如清風。

檀賓墓誌,北魏
若乃樂治齊歌,道産訝其能; 要囚感志,方明謝其巧。

司馬遵業墓誌,北齊
及謳歌去魏,符命歸齊,□馬書丹,用旌勳懿。

元賢墓誌,北齊
而曳杖當門,山歌及耳。按: 同《説文》或體。
《説文》:“歌, 詠也。从欠哥聲。 , 謌或从言。”
形聲字,本義指歌唱。或體“謌”从言,形旁“欠”、“言”義近可通用。《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即謂歌唱義。

歌,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或體作
甲骨文从言,丂聲。金文从言,可聲,“可”从口,丂聲,故知甲骨文與金文同字,隸定作 “訶”。金文三形皆爲春秋晚期字形,其中第三字形叠加聲符 “可”,爲小篆及後世所繼承,隸定作 “謌”。“言”旁後世多作 “欠”,从欠與从言表意相同。戰國文獻或作 “哥”。最初可能徑作 “可”,《集韵·歌韵》: “歌,古作‘可’。”本義是歌咏,引申爲奏樂、歌頌、歌謡等義。卜辭用法不明。銘文或用本義。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謌★异◎异★常◎常


ɡē謌,形声,从言,哥声,歌唱。又作“歌”,意符改为欠。引申为歌曲、作诗、能唱的诗等。《异体字表》以“謌”为异体字。
【辨析】
歌/谣 ❶这两个字都有歌唱义,区别在于:“歌”一般指按乐谱唱,“谣”一般指不按乐谱而随意唱。
❷这两个字都指歌曲,区别在于:“歌”是泛指,不分合乐的,还是不合乐的;“谣”仅指不合乐的。

【析形】形声字。金文字形从言,可声。小篆字形从欠,哥声。言以发声,欠表呼吸,均与歌有关。
【释义】《说文》:“咏也。”本义是歌唱。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引申为歌曲、歌词、颂扬等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meaningful part is言 (yán, speak).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可(kě). 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meaningful part is欠 (qiàn, own) while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哥 (gē). 言(yán)means uttering the sound. 欠(qiàn) means breath. Both are related to singing songs.
【original meaning】Singing.

謌,金文;

[哥(本字,聲意符)+欠(張嘴,意符)→歌(《説文》:“歌,詠也。從欠,哥聲。謌,謌或從言。”歌,張嘴唱。歌唱,引申爲作曲〈歌曲〉,指能唱的詩篇〈詩歌〉。《詩經》凡三百零五篇,因有韻,朗朗上口,皆能唱,所以又可稱其爲古代民間詩歌。)]
《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窮困潦倒心中憂,解解悶兒唱支歌。)
《詩經·陳風·墓門》:“夫也不良,歌以訊之。”(染上惡習他變壞,作曲唱歌勸他改。)
[西漢] 司馬遷《史記·樂書第二》:“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

(14画)

【提示】可,位于字上时,末笔的竖钩改竖。

*〔謌〕

14画 欠部 
(1) 按一定的乐曲、节拍咏唱: ~唱|~咏|载~载舞|引吭高~。
(2) 歌曲,能唱的文辞: ~谣|民~|山~|一支~儿。
(3) 颂扬: ~颂|可~可泣|~功颂德。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