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歐陽詢 |
释义 | 歐陽詢歐陽詢書 (唐·永定元年——貞觀十五年 557~641) 潭州臨湘(今長沙)人。字信本。紇子。矮軀丑貌,少為頑童所侮。父仕陳,拜廣州刺史,坐事遭誅。幼孤,為陳中書令江總收養。詢敏悟絶人,博通經史,刻苦精勵。仕隋,任太常博士。入唐,仕太宗 (李世民)累擢給事中,歷官太子率更令,授弘文館學士,除太常少卿,封渤海縣。工書法,八體皆能,篆體尤精,飛白冠絶,峻於古人。真、行之書於大令 (王獻之)别成一體。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 (羲之、獻之)可為動色。《唐書》曰:“詢初仿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新唐書·歐陽詢傳》 曰: “詢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又因見右軍(王羲之)《教獻之指歸圖》一本,以三百縑購之而歸,賞玩經月,喜而不寐。此可為探尋詢書源流之參考。而據其楷書諸碑迹及 〈史事帖〉筆迹,又具“北派”之骨格。世人以為楷法極則,實初唐楷體奠基人也。人稱渤海(渤海男)、率更(率更令),謂其書為 “率更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帝曰:“彼觀其書固謂形貌魁梧邪?”歐陽修曰:“隋之晚年,書學尤盛,吾家率更與虞世南皆當時人,後顯於唐,遂為絶筆。”後世稱顔(真卿)、柳 (公權)、歐(陽詢)、趙 (孟頫) 四大家。其 〈九成宫醴泉銘〉,世所習者尤多。真迹尚有 〈化度寺塔銘〉、〈皇甫誕碑〉、〈温彦博碑〉、〈宗聖觀記〉、〈房彦謙碑〉。傳稱作有十一種: 〈温彦博墓志〉、〈姚辨墓志〉、〈史事帖〉、〈黄帝陰符經〉、〈九歌殘石〉、〈尊勝陀羅尼咒〉、〈小字心經〉、〈足下帖〉、〈五月帖〉、〈脚氣帖〉、〈千字文〉。嘗修撰《藝文類聚》 一百卷。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