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456正,殷
貞氏武芻。
按:从止从戈。

甲骨文合集27741正,殷
叀武唐用王受又又。

四祀其卣,殷周金文集成5413,殷
(尊)文武帝乙宜。

作册大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59,西周早期
公朿(鑄)武王成王異(翼)鼎。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在珷(武)王(嗣)玟(文)乍(作)邦。
按:增王符。特指周武王。

格伯簋,殷周金文集成4262,西周中期
氒書史戠武立(臿)成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廼來見武王。

秦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315,春秋早期
文武。

燕王職劍,殷周金文集成11634,戰國晚期
怎(作)武旅鐱(劍)。

董武鐘,殷周金文集成34,戰國
戌𧻚搏武。

古璽彙編1320,戰國
武□。

古璽彙編174,戰國
武關□。

古璽彙編1322,戰國
武印。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46,戰國
(與)禱(荆)王自酓(熊)鹿(麗)(以)(就)武王,五牛,五豕。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28,戰國
(賫)武樂取, 卲(韶)(夏)樂情。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24,戰國
句(后)稷之見貴也,則以文武之惪(德)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52,戰國
武王於是虖(乎)素𠕻(冠)(冕),告吝(閔)于天。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乙本)4,戰國
文侌(陰)而武昜(陽),信文得事,信武得田。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武王踐阼5,戰國
武王(聞)之𢖶(恐)(懼)。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武王踐阼12,戰國
武王齋七日, 大(太)[公](望)奉丹箸(書)(以)朝。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耆夜4,戰國
庶民和同方方武。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38,戰國至秦
乙丑生,不武乃工考(巧)。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42正,戰國至秦
丙寅生子,武以聖。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處二年,共中(仲)使卜奇賊閔公于武諱(闈)。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92,西漢
新郪信、髳長蒼謀賊殺獄史武。

居延新簡EPT58.29,西漢
府移大守府所移武威大守書曰築。

居延新簡EPF22.664,西漢
甲渠候官建武四年。

漢印文字徵
武陵尉印。

漢印文字徵
王武之印。

漢印文字徵
王武。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

西狹頌,東漢
故從事尉曹史武都王尼字孔光。

冀州從事馮君碑,東漢
文武之盛。
按: “止”訛作“山”。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武公既薨,親秉國政,敦風教,明褒貶,導德齊禮。

元瞻墓誌,北魏
又遷前軍將軍顯武將軍。

寇臻墓誌,北魏
振武將軍。

笱景墓誌,北魏
乃屬武泰在運,昏后亂政。
按: 楷化作“武”。

侯義墓誌,北魏
魏故侍中司徒武陽公之孫。

丘哲墓誌,北魏
世宗宣武皇帝。

唐小虎造像記殘石,東魏
廣武將軍。

竇泰墓誌,北齊
武皇奔車起慟,登城致哀,貽訓魏后,加以殊數。

賀屯植墓誌,北周
加以膽氣兼人,才武絶世。

張濤妻禮氏墓誌,隋
感下武之和氣。

楊厲墓誌,隋
武藝悝悝。

曹惠琳墓誌,唐
職叅文武。

梁有意墓誌,唐
道光下武。
《説文》: “武,楚莊王曰: ‘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
“武”字从戈从止,會意。金文增“王”爲周武王專用字。石刻楷字 “止”多訛變。
“武”字卜辭中多用作地名,“武丁”爲商王名。金文多指武功、勇武。又特指周武王。後世文獻多指武事、軍事。與“文”相對。

武,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从止从戈會意,金文第一字形表意尤其顯明。本義是從武、用武,引申爲武力、軍事、威武等義。卜辭或用作地名,或用作對先祖的尊稱。銘文或用本義,或用引申義,或特指武士、武德,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常◎常


wǔ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止从戈,止为脚趾,有行走、行动义,戈为武器,隶定为“武”。本义表示持武器征伐,宣扬武威,引申为勇猛、猛烈、有关军事或技击的事物、脚步、足迹等。
【辨析】
以“武”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u,但声母不同。wǔ:鹉∣fù:赋。

会意字。“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止”表前进(不是停止)。意思是扛着武器巡逻(或行军)。秦篆是上下结构,戈在上,止在下。隶书发生变异。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鹉(芳草萋萋鹦鹉洲)
相关链接
“赋”,会意字,意为用于战争的钱(税收)。古代财政“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故从贝从武。

(wǔ)

从止、戈。
【按】武,古文作,從止、戈,會意征伐示威。《説文》引《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莊王之説:“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從止從戈表示制止用兵,停止戰禍。這是武字的文獻用義,非文字構形本義。

【析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从戈,从止(趾),戈是兵器,表示战争,止表示脚,代指行动,会持戈行进之意。
【释义】《说文》:“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这个解释反映的是春秋时代的观念。《玉篇》:“力也。”本义指军事征伐等暴力行动。后引申泛指有关军事、技击、强力等活动,如[整军经武]、[武装]。又指威猛,勇武。[孔武有力] 勇武而有力量。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s are 戈(gē,sword,relating to the war)and止(趾)(zhǐ,feet,relating to the action).It means holding the weapons and advancing.
【original meaning】Referring to the violence of military expeditions.

*mjwa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十二篇下)
持干戈之舞,古代重要舞容。或表現持戈行走。

(8画)

【提示】止,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横改提。不要添加一撇错写成武。

*

8画 止部 
(1) 军事征伐等暴力行为;泛指军事(与“文”相对): ~器|~装|~力|整军经~。
(2) 关于搏斗技术的: ~艺|~术。
(3) 勇猛;猛烈: 威~|英~。
(4) 〈书〉 半步(即举足一次);泛指脚步: 步~。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