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上》:「若是,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矣,财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宋 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数年之後,三路役人可减大半,优裕民力,以待边鄙缓急之用。」
《朱子语类》卷一三八:「优裕,谓有余剩。」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於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箝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
叶圣陶《倪焕之》二:「他们的生活当然并不优裕,可是男俭女勤,也不至於怎样竭蹶。」
2 指学识渊博。
南朝 陈徐陵《让左仆射初表》:「臣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
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钱晓庭画》:「至是莅局中,谓陈某固才识优裕,即书法亦自佳绝。」
3 自在,悠闲。
唐 柳宗元《与裴埙书》:「且天下熙熙,而独呻吟者四五人,何其优裕者博,而局束者寡,其爲不一徵也何哉?」
宋 苏舜钦《推诚保德功臣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崖州又欲缘此伺公隙,以危法中之,公从容优裕处之甚闲,无不得其宜者。」
《朱子语类》卷四十:「只看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从容优裕,悠然自得处,无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