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 熹平石經·周易·坤,東漢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王浚妻華芳墓誌陰,晉 伊余屯亶,仍多斯殃,二婦短祚,前念未忘。
吴光墓誌,北魏 兇路開肈,泉宇納殃。
王則墓誌,唐 謝職淮甸,栖真洛陽,誰謂積善,云罹是殃。 《説文》: “殃,咎也。从歺央聲。” 出土文字“殃”字始見漢碑, 而戰國楚簡或假“”、“央”爲“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7,戰國 一命弌(一)䑋, 氏(是)胃(謂)𢽍(遭)(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4,戰國 女(如)反之,必禺(遇)凶央(殃)。
殃★常◎常yānɡ形声,从歹(歺,è),央声,歹指残害、伤亡,本义为灾祸、祸害,引申为使受祸害。 【辨析】 殃/灾/祸 见167页“祸”。 殃 金文; 篆yāng[歹(死骨,意符)+ 央(殃本字,聲意符)→ 殃(《説文》:“殃,咎也。從歺,央聲。”殃,災害〈災殃、遭殃〉。)] [春秋] 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無德而禄,殃也。殃將至矣。” 《孟子·盡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珠寶玉者,殃必及身。”(諸侯的寶貝有三種:土地、人民和政事。 丟棄這三種寶貝,而去搜刮珍珠、寶石、美玉,那麼禍害必然就會上身。) [西漢] 司馬遷 《史記·樂書第二》:“故爲善者天報之以福,爲惡者天與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所以做好事的,上天會報答他以幸福;幹壞事的,上天會給予他災難,這是很自然的事。) [北齊] 杜弼《檄梁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了火,用護城河的水救火,水用乾了,魚也活不成。用以比喻本不相干的事所引起的災難。) 殃yāng(9画)
*殃yāng9画 歹部 (1) 灾祸;祸害: 灾~|遭~。 (2) 使受祸害: 祸国~民|城门失火,~及池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