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 甲骨文合集15733,殷
 殷用。
 甲骨文合集17979,殷 ……殷……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我 (聞)殷述(墜)令。
 士上卣,殷周金文集成5421,西周早期 王令士上眔史黄 (殷)于成周。按: 从宀。
 豐作父辛尊,殷周金文集成5996,西周中期 令豐 (殷)大 (矩)。 按: 从宀。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達(撻)殷。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雩武王既 殷。
 仲殷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463,西周晚期 中(仲)殷父乍(作)鼎。
 虢叔尊,殷周金文集成5914,西周晚期 虢弔(叔)乍(作)弔(叔)殷 (尊)朕。
 漢印文字徵 殷春。
 漢印文字徵 殷吉。
 漢印文字徵 公孫殷。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
 豫州從事尹宙碑,東漢 君諱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
 弔比干文額,北魏 皇帝弔殷比干文。
 封魔奴墓誌,北魏 帝幄惟矜,宸居以軫,流連罪己之言,慇懃拯生之計。 按:从心,當爲殷勤義專字。
 王禎墓誌,北魏 殷有三人,周訪九疇。
 張玄墓誌,北魏 昔在中葉,作牧周殷,爰及漢魏,司徒司空。 《説文》: “殷, 作樂之盛稱殷。从 从殳。 《易》曰: ‘殷薦之上帝。’” 甲骨文、金文所見从 从攴, 人手所持者爲療疾之械, 大腹以示人有疾, 有疾而療之,以示其正當隱痛之時。蓋“慇”之本字。《説文》以 “作樂之盛”釋其本義顯然不可信。《周語》 “勤恤民隱”,韋昭注: “隱,痛也。”“隱”借字,“殷”應是其本字。“作樂之盛”當爲假借義。
殷慇★异◎常★常◎常
殷,表意,甲骨文、金文从 .jpg) (yǐn,“身”的反文)从攴,象人腹有疾病,手持药石予以治疗之形,小篆1变为从殳,本义读yīn,忧痛,是“慇”的本字。一说形声,从殳,身声,殳象手持乐器形,本义为乐舞,引申为朝代名、古地名。假借为盛大,由此引申为众多、富足、(感情)深厚等,又假借为姓。又读yān,假借为暗红色。慇,形声,从心,殷声,读yīn,本义为忧痛,假借为富足。《异体字表》以“慇”为异体字。 【辨析】 “殷”与“慇”不是等义异体字。 【构词】 殷切(殷切)∣殷实(殷實)∣殷望(殷望)∣殷勤(殷勤∕慇懃) 殷 (yīn)作樂之盛稱“殷”。从㐆,从殳。 【按】殷的本義是樂盛,引申爲凡盛之稱。 *殷yān10画 殳部 暗红色: ~红。 另见yīn(476页)。
*殷1yīn10画 殳部 (1) 丰盛;富足: ~实|~富。 (2) 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此,故商朝后期也称殷。
*殷2〔慇〕yīn恳切;深厚: ~勤|~切。 另见yān(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