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毓育 钟灵毓秀与长我育我 |
释义 | 毓育 钟灵毓秀与长我育我看来,这凡夫俗子与伟大人物的分野,就在于育和毓这两个字上了。 甲骨文一款的毓,是加拿大人明义士的摹作,其摹本现藏于加拿大皇家博物馆。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为一成年女性臀下生一倒子,“子”下的三点可释为衣破人出; 右边上从“Ψ”,中为“衣”,下为“又”(手)。“Ψ”像婴儿胎发,“衣”是襁褓,“手”为持举。整个字形为我们提供的信息是: 左为产子之状; 右为对婴儿的环境处理。二款的字形是孙海波先生摹作的。左边与一款大同, 右边上为“子”, 中为“⋃”(甲骨文“皿”,在这里作盆钵一类的盥洗器皿),下为手。整个字形为我们提供的信息是: 妇人产子以后为婴儿盥洗。三、四款的毓,均是对一、二款的简约,所不同的是三款女下有一“八”,八有分蘖之意,八为阴数,是八卦易经体“‖”的演绎体,在这里是女阴与分娩的标意。 金文三个款式,在甲骨文基础之上其结构虽有增删,但却不失原来韵味。小篆的毓,从每从流省(有关“每”的原始的真实含意,《母每 始母头上的莱草桂冠》一节已经有过交代,这里不再赘述)。这大概是毓与育寓意不同的根本所在。毓,英雄母亲头上高悬着母系生殖崇拜时期的旗帜“屮”和莱草桂冠,长长的流水,既是美好的自然环境的镶嵌,也寓有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韵味。因此,商王称自己的祖辈为毓匕或毓祖。毓匕己,商王武丁的祖母;毓祖乙,商王武丁对其父辈小乙的称谓。毓的顺遂之意和以其省形,组构的汉字如流、硫、琉、梳、疏、醯等都具有通顺、光滑、利便之意。 说到甲骨文一款加拿大人明义士的摹作件,就不能不使人想起殷墟甲骨出土前后一个令人难以忘却的故事。殷墟甲骨文在王懿荣的中药煎锅前被发现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国外引起了强烈震撼,加拿大人明义士以传教士的身份1910年来中国,在中国的二十多年里以传教为名共收藏甲骨35000多片,几乎占当时出土总量的三分之一! 抗战爆发后,他匆匆离开中国,带走6000多片精品,飘洋过海回到了本国,曾撰写《殷墟龟甲文字发掘经过》 一文,发表在 《东方杂志》上。著有《商代文化——殷墟甲骨》 一书。1942年他以 《商戈研究》 为题写了一篇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据统计,殷墟甲骨文共出土了15至20万片,相当一部分现存于外国的博物馆里,其中日本12443片; 加拿大7802片; 英国3355片; 美国1882片。发现和研究甲骨文,是20世纪初在中国发生的一件带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外国人蜂拥而来,将掠去的瑰宝置入自己的国家展窗,而在这之前,国人却化作齑粉,放入药锅里煮熬。对于甲骨文的不识或漠视,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甲骨文一款的育,从子从倒也,为会意字。(“也”,在《它也》一节中将要详细作出介绍)。也是“虫”、“它”之衍体,同时在小篆体中也具“六”与“衣”的形意,《说文》: “也,女阴也。象形”。这里的“也”是一个开口的女阴,“子”即从女阴出生的小儿。如果说“育”的这一形状看起来有点晦涩难辨的话,二款是一个180度翻转之形,看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上部为一开口的“也”,下部是一从“也”中出生的倒子。倒子者,生人之象形。三款的“育”,在造字的构思上是另辟蹊径的。从月从子,月也声,为形声兼会意字。这里的“月”,是甲骨文早期的形体,后来曾与夕作了一次换位。在古人的观念里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日为父,月为母,月在这里是女性和女阴的标意。由“月”、“子”所组构“育”字,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造字者理性思维的高度发展,这一构思肯定被社会普遍接受,时至今日,关中农村仍将妇女生孩子称“到月子”,“月子”即是生孩子,比如说“月子要忌顾”,“月子得的病不易治”等。四款的育,从匕从倒子,为会意字。匕的音、形、意,在汉字王国里充当的角色,将在《匕土,男人与女人的最大约数》一节中介绍,相信读者朋友是会了解的。这里的“匕子”像一位蹲踞生子的妇人,其意蕴和形韵都十分丰满。古文的育是甲骨文一款的形变与讹化。小篆和楷书的育,从倒子从月,月也声,为形声兼会意字。是“月子”形体的异构。 育,是生子的标意,是人从先天到后天的一个短暂阶段,《诗经·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长我育我”的育,体现的正是它的本意。如果说“育”是人生起跑线的话,育出的当然都是人所共生的凡夫俗子,而“毓”就不同,“育”后不久就有“衣”、“皿”之类的美好条件在供它受用,又有一只手在捧着举着,特别是它遇上了一位头戴莱草桂冠的母亲。看来,这凡夫俗子与伟大人物的分野,就在于育和毓这两个字上了。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