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比尼 被“文讳” 幽禁的两个“囚徒” |
释义 | 比尼 被“文讳” 幽禁的两个“囚徒”历代的文字阐释家对于 “比” 与 “尼”的说解,或浅尝辄止,或涵蓄矜悯,或有意回避,或为“文讳”所忌,不把事情挑得很明,转个弯儿,打个岔儿就过去了。 伏羲八卦的“阴阳相生”学说,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的生殖文化,它的形成是远古时代人们对于生殖现象普遍崇拜的结果,八卦及其《周易》的六十四卦,卦卦都充满着生殖的蕴意,其中之一就是“比”。比的卦象为坤在下,坎在上,是个吉利的卦,因为从全卦的卦象看,只有一个阳爻,且居于最高的中正与阳刚之位;至中至正之下,有阴爻的追随,所以是象征吉利的。卦辞说: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原筮元永贞”可能是说经过几个形式的占卜都是好卦。当然,《周易》不是解字,而是在说卦,“比”就具备这样的性质。现在我们再从“比”的构形造意去作一番研究。 “比” 与 “尼” 都从匕。甲骨文一款的 “匕”,就其字形看,像一右向匍匐于地的人形,按照古代男左女右的习俗,这一匍匐之人为女性。“匕”,郭沫若在 《释祖妣》 一文中说,卜辞之“匕”本是柶之形,女阴似之,故名女阴为匕。任继愈《老子新译》:“‘匕’是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是象征着深远的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因此,“匕”是用一女性以臀部翘起之状,从后边来显示的象形兼会意字。后来由于契刻和书写的原因将匍匐之形变作竖形。二款是由两个“匕”并列相构作“比”。“比”按字理应是两个女性并肩而为,但是在这里的左边一“匕”仍应视作男性角色,因为它仍然体现着男左女右的习俗,同时又能与“北”相区别。王筠《说文句读》: “匕者比也,人与人比,是相近也。”“比”殷卜用于“亲信”、“联合”之意,用于先祖的配偶如“比庚”、“比己”即是妣庚、妣己,同时也用于祭祀名。金文与小篆的“比”虽然形体有别,但一脉相承均从两个左向之人。 “比”字取象原自于男女两性的相互亲昵或性接触,其本意是相互亲近,《说文》: “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许慎在这里对“比”的析形是完全依照小篆形体所作的说解。其实“从”是两个向左而立的人,是女从男的标意。“比”则是两个向右匍匐之人,取象不同,根本不能作为正反之说。汉武梁祠堂画像,画夏桀骑在二妇人背上,即 《后汉书·井丹传》 所谓“桀驾人车”。《汉书·叙传》 说成帝屏风上“画纣醉踞妲己”,是说商纣醉后,伸其两腿盘踞于妲己的背部。这些都是“比”的本意的形象的真实的写意。由于“比”本意所系,因此就有比肩、比邻、比合、比附、比翼等组词的出现。“比”的引申之意有并列、服从、和顺、靠紧、依附、匹配以及具有“皆”、“都”等意,而“比周”一词则有相互勾结、结伙营私之嫌,《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以“比”意组构的汉字有毗、坒、批、吡、庇、毙、秕、屁、纰、皆、毗等,均能体现出它的原本之意和引申之意。尤其是“仳”是一个最能体现“比”的本意的字。“仳”在汉语表意上为夫妻离散,又特指妻子被遗弃。不过“特指妻子被遗弃”不确,在“二人”之“比”的天地里,多了一个向左的“人”,分明是男性第三者插足,才使得一对原好夫妇离散,看来这被遗弃的不是妻子而是丈夫。然而,在所有汉字中最能体现与比相反之意的字就莫过于“北”了。北与比同声同源。“北”像二人相背,实乃夫妻反目的标示,与“比”字意境相反。“北”是“背”的本字,后被借为南北之“北”不还,遂加形符“肉月”另造“背”字。 甲骨文二款的 “尼” 从人从匕,上下组构。上“人”面向左侧,在这里标意为男性,下为 “匕”,其原形应是翘臀匍匐的女性,男女上下组构其标意是性交的一种体位姿态和动作。《说文》: “尼,从后近之。从尸匕声。”许慎的析形是正确的,只是在这里采用李代桃僵的手法以 “近” 代 “进” 的。王筠《说文句读》: “匕者比也,人与人比,是相近也;人在人下,是从后也。”他在这里用了两句话,解释了 “比” 与 “尼” 两个字,后句话是解释 “尼”字的。“尼” 是 “人在人下”;“是从后也” 说得既文又雅,涵而又蓄。王筠与许慎一样都为“文讳”所系。当代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释林·释尼》中对“尼”似乎也有“文讳”的倾向,但将“尼”的上下人形释为“阶级压迫”似乎也有距“尼”意甚远之嫌,1979年6月的成书大概不免落入“无处不有处处有”的窠臼。古文的“尼”在“人”与“匕”的中下部各点一个小点,为指事兼会意字。这是因为“尼”作为性接触的用意,从字形标意上还不够显明,故各用一小点来指示接触的部位。小篆的“尼”是甲骨文二款的隶变,楷书将上边的“人”讹作“尸”写作“死者身下有匕首”的“尼”。 “尼”的本意是表示男女的性接触与性体位。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山东曲阜市东南有一山,名尼丘,又名尼山,相传叔梁纥与颜氏女于此野合而生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后又以尼丘、孔丘为孔子的别称。丘者,高地; 尼者,野合之处。真是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话,这尼丘山是曾给中国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的。自“尼”成了至圣先师孔子的名讳以后,“尼”的原本之意就被悄悄隐去,遂另造出从“日”尼声的形声字“昵”来。从“日”,也是取“日”隐有的性交蕴意。从“尼”的本意出发,“尼”还有粘连、滞留等引申之意,也是对两性性接触时心态、心理的某种涵蓄。“尼”的两性接触的含意还可从以“尼”所组构的汉字中发现一些端倪: 妮: 从“女”会意,亲昵、狎昵,如唐韩愈有“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的诗句。
泥: 从 “水” 会意,如蒜泥、枣泥、印泥等像“泥” 一样的东西,具粘连、滞留意。 秜: 从 “禾” 会意,不用人工种植而发出的二茬稻,以比拟“尼”的“种”意 。 怩: 从 “心” 会意,因“尼”而脸上有惭愧之形容和表现出不好意思的样子。 柅: 从“木”会意,柅是塞于车轮下制动的木棒,这是把“尼”原本心理上的眷恋之意引入机械。 呢: 从“口”会意,“呢”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这是把“尼”的“滞留”之意引入语言。 旎: 从会意, 旖旎, 柔美的样子。 比、尼——被“文讳”幽禁的两个“囚徒”。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