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周原甲骨文H11:4,西周
氏舟尞。

侯簋蓋, 殷周金文集成4139,西周早期
()𥎦(侯)乍(作)姜氏寶()彝。

簋, 殷周金文集成4099, 西周中期
白(伯)氏

巤季鼎,殷周金文集成2585,西周晚期
巤季乍(作)氏行鼎。

魯大司徒厚氏元簠,殷周金文集成4691,春秋
魯大𤔲(司)徒厚氏元乍(作)譱(膳)(簠)。

鑄叔作嬴氏簠,殷周金文集成4560,春秋
(鑄)弔(叔)乍(作)嬴氏(寶)(䀇)。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氏(是)(以)(寡)人(委)賃(任)之邦。
按: 氏,用作“是”。

王氏官鼎蓋,殷周金文集成2236,戰國
王氏官之。
按: 豎筆中飾筆寫作一個圓圈。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戰國
情(靖)共而立(位),好氏(是)貞(正)植(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6,戰國
𫊟(吾)(以)萬(葛)(覃)(得)氏(祗)初之(詩), 民眚(性)古(固)肰(然)。
按: 氏,用作“祗”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9,戰國
集大命于氏(是)身□。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鬼神之明7,戰國
(融)之氏(是)帀(師),詽(研)尋夏邦。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7,戰國
一命弌(一), 氏(是)胃(謂)嗌(益)愈。

古陶文彙編3.685,戰國
跎公氏之酓器。

古陶文彙編5.370,戰國
隱成吕氏缶容十斗。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於氏(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
按: 隸變作“氏”。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30,西漢
以問獄史氏。

漢印文字徵
漢氏成園丞印。

漢印文字徵
泫氏令印。

冀州從事馮君碑,東漢
承事母氏。
按: 右上增點。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顔氏聖舅,家居魯親里。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其先胤自宗周,王季之穆,建國東虢,因而氏焉。

穆彦妻元洛神墓誌蓋,北魏
魏故穆氏元夫人墓誌。

祖氏墓誌蓋,東魏
魏故郡君祖氏墓誌銘。

爾朱元靜墓誌,北齊
叱烈延慶妻陽平長郡君爾朱氏。

賀屯植墓誌,北周
賜姓賀屯氏。
《説文》: “氏, 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 氏崩, 聞數百里。 象形, 乀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 響若氏隤。”
“氏”古文形體構字意圖不明,有學者認爲“氏”、“匕”古文字形相似,爲“匙”字初文。金文豎筆之圓點爲飾筆。隸變爲“氏”,石刻文字多於右上增點筆。
“氏”字金文中爲姓氏之意。戰國時期金文、簡文通常借用作“是”。石刻文獻中皆用作姓氏。

★常◎常


shì造字本义未详。一说象勺形,是“匙”的本字。后来字形稍变,隶定为“氏”。假借为姓。
【辨析】
❶以“氏”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ǐ:纸∣qí:芪。
❷氏/姓 见464页“姓”。

氐·氏di·zhī

(甲) (金) (篆)
“氏”,郭沫若说是古“匙”字,甲骨文为象形字。“氐”,李孝定说像人侧立手提东西。氏、氐本是一个字,石鼓文在底下加一横,读为di(星宿名与少数民族名读第一声)。秦小篆两字分开。两个字形相似,作声符时有混淆。以“氏”为声符生成的形声字有:
shì
舐(舐犊情深)
zhǐ
纸(纸上谈兵)
抵(抵掌,击掌,表示高兴,《战国策 · 秦策一》:“抵掌而谈。”)

祗(神祗;另读zhǐ,同“只”)
芪(黄芪)
以“氐”为声符生成的字有:
di
阴平:低(高低)
羝(公羊)
上声:抵(抵抗)
底(海底)
诋(诋毁)
邸(官邸)
砥(中流砥柱)
牴(牴触)
柢(根深柢固)
坻(宝坻县,地名,在河北)
骶(脊椎骨的末端)
以“氐”之形、“氏”之声生成的形声字有:
chī
鸱(古书上指鹞鹰)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zhī
祗(现作“只”)
胝(胼胝)
泜(水名,在河北)
相关链接
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氏”字本义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2.汉·刘熙《释名》说:“纸,砥也;谓平滑如砥石也。”《集韵》砥、抵、坻均读如“纸”。氏、氐的读音在汉朝乃至宋似乎尚无有分别。

(shì)

巴蜀名山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
【按】此説與段玉裁“巴蜀名山岸脅之𠂤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同。段氏曰“小阜之旁箸於山岸脅,而狀欲落墮者曰氏”,乃是巴蜀方語。即山崖半腰行將墜落的小山堆叫作“氏”。郭沫若認爲是“匙”之初文,今尚有争論。

shì

【析形】构型不明。
【释义】古书中指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姓是一种族号,原本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起源于母权社会。氏是姓的分支,原本指父亲的血缘,起源于父权社会。秦汉以后,姓氏混同,一般称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由宗族称号引申,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国名、国号或朝代,都要在后面加氏。如伏羲氏、神农氏、夏后氏。妇女出嫁后也称氏,并多在其前冠以父姓,如“陈刘氏”即刘姓女子嫁到陈姓家庭后的称呼。
【shape analysis】The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 is not sure.
【original meaning】The character referred to the title of the noble in ancient times for marking patriarchal clan system.Before Qin and Han Dynasties,family name was different from surname: family name was the root of surname and surname was generated from family name.During 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surname was a branch of family name.Surname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place where the offspring was born.Family name was a code name of a family,it primitively referred to the kinship of mother's family and it originated from matriarchal society.Surname was a branch of family name,it primitively referred to the kinship of father's family and it originated from paternal society.Both names were confused after Qin and Han Dynasties.Family name was common.Actually,it was the surname of pre-Qin Period.

tjiev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巴蜀名山岸脅之𠂤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氏崩,聲聞數百里。象形。乀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 響若氏隤。(十二篇下)
某種工具形,與山岸無關。

(shì)

,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乁声。凡氏之属皆从氏。扬雄赋:响若氏。”(承旨切)
段玉裁注:“此谓巴蜀方语也。……小阜之旁箸于山岸胁而状欲落堕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谓象旁于山胁也。氏之附于姓者类此。”“氏”甲骨文作,金文作,战国包山楚简作,当为根柢之柢本字。[1]许慎引扬雄赋此句在《汉书·扬雄传》中作“响若阺”。太炎先生在《文始》中说,氐和氏盖本为一字,两个字双声旁转。太炎先生云:“《文选》中有字(,巴蜀名山也),即氏之俗字。引申为氏姓之氏,其实氏姓之氏当作是,氏、是古通。三国时有氏仪,孔融谓‘氏,民无上’,因改姓是。”[2]
金文中“氏”可以用来表示宗族、官名、妇人等,也通“是”、“祇(只)”等。古籍中“氏”多被假借为表示宗族的称号。上古,氏为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以自出。如屈原是楚王后代,姓羋,屈是他这一分支的氏。秦汉后,姓氏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氏部只有一个属字“氒”,云:“木本。从氏,大于末。读若厥。”

(4画)
❶shì
❷zhī

【提示】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分成一竖、一提两笔。

*shì

4画 氏部 
(1) 古代贵族用以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混用不分: 王~家族|李~夫人。
(2) 旧时称已婚妇女,放在娘家姓之后(有时在娘家姓前再加夫姓): 赵~|郑~|胡杨~。
(3) 加在远古传说中的人名、国名、国号、朝代或民族的分支之后称为称呼: 伏羲~|神农~|涂山~|夏后~|隋~|拓跋~。
(4) 加在姓或姓名后作为称呼(多用于名人、专家): 释~|顾~炎武|摄~温度计。
(5) 称自己的亲属: 母~|舅~。
 另见zhī(517页)。


*zhī

4画 氏部 
(1) 【月氏】 汉代西域国名。
(2) 【阏氏】 见“阏(yān)”(458页)。
 另见shì(368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