氒( ) 甲骨文合集34189,殷 于卜氒土。 按: 或謂“桰”之初文,字形象箭末扣弦處。用作“厥”,指示代詞。
 姞曶母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330,西周早期 𡜩(姞)曶母乍(作)氒𡧰(寶)(尊)鼎。
 義仲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338,西周早期 乍(作)氒父周季(尊)彝。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52, 西周中期 苟(敬)卹氒死(尸)事。
 上鄀公敄人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183,春秋早期 用亯(享)孝于氒皇且(祖)于(與)氒皇丂(考)。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敬氒𥂗(明)祀。 按: 字形繁化。
 姑馮𠯑同之子句鑃, 殷周金文集成424,春秋晚期 𢍰(擇)氒吉金。
 邾公釛鐘,殷周金文集成102,春秋 陸 (融)之孫邾公釛乍(作)氒禾(龢)鍾(鐘)。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戰國早期 (以)𢝊(憂)氒民之隹(罹)不 (辜)。 按: 豎筆增圓點。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耆夜8,戰國 不㬎逨各 氒 明於。 按: 圓點變作横筆。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楚居3,戰國 水氒 耳。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保訓5,戰國 氒又𢼊于上下。 《説文》: “氒,木本。从氏。大於末。讀若厥。” “氒”字造字意圖不明,有學者以爲矢桰之“桰”初文。也有學者以爲 “久”字之分化字。金文中豎增圓點,戰國楚簡變作横筆。後世“氒”不通用,以“厥”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