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29,戰國至秦 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户,以氣(餼)人。 按: 讀作“餼”。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09,西漢 徵備乃上,上揕而勿内,以致其氣。
 張家山漢簡·引書53,西漢 左手據地,右手把飯,垂到口,因吸飯氣,極,因飯之。
 白石神君碑,東漢 水無沈氣,火無灾燀。
 朝侯小子殘碑,東漢 脈并氣結。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皇靈稟氣,卓有純兮。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氣厥析。
 慈慶墓誌,北魏 逮于大漸,餘氣將絶,猶獻遺言,以贊政道。
 高珪墓誌,北魏 數日,兵解亂離之後,母往視猶尚氣息,遂收養之。
 竇泰墓誌,北齊 公稟弧昴之精,負雲霞之氣。
 張壽墓誌,隋 公霄氣金行。
 安靈鎮神七氣天文,唐 靈寶白帝錬度五仙安靈鎮神九氣天文。
 韋公妻劉氏墓誌,唐 浮雲凝兮愁氣多。 《説文》: “氣, 饋客芻米也。从米气聲。 《春秋傳》曰: ‘齊人來氣諸矦。’ ,氣或从既。 , 氣或从食。 ” 楚簡假“𢟪”、 “ ”爲 “氣”: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07,戰國
(病)腹疾, (以)少𢟪(氣),尚毋又(有)咎。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18,戰國 丌(其)下心而疾, 少 (氣),𠄨(恆) (貞)吉。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5,戰國 心 (使) (氣)曰勥(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