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 ) 己侯壺,殷周金文集成9632,春秋早期 事(使)小臣(以)汲。
 古璽彙編4113,戰國 率□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内之5,戰國 汲(隰) (朋) (答)曰: 公身爲亡道, 不 (遷)於善而敚(説)之,可 (乎)才(哉)? 按: 讀作“隰”。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西漢 狂[犬]齧(嚙)人者,孰澡(操)湮汲。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多予之重器,而不汲(及)今令有功於國。
 漢印文字徵 汲得。
 侯剛墓誌,北魏 給班劍廿人,行達汲郡,敕令還京。
 元譚墓誌,北魏 中山豈湎,汲冢遺箋。 《説文》: “汲,引水於井也。从水从及,及亦聲。”
汲★规◎常
jí形声,从水,及声,本义为从井中向上提水,引申为吸收、吸取。 汲 金文; 篆jí[氵(水意符)+ 及(聲符)→汲(《説文》:“汲,引水於井也。從水,從及,及亦聲。”汲,從井裏打水〈汲水、汲引〉。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汲〉汲汲於富貴。)] △汲jí6画 水部 (1) 从井里提水;也泛指从下面打水: ~水。 (2) 〈书〉 举荐;提拔: ~引。 (3) 吸取;吸收: ~取(营养、教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