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4,戰國 決九河之(阻)。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4,戰國至秦 成決光之日,利以起大事、祭、家(嫁)子,吉。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78,西漢 有罪當收,獄未決而以賞除罪者,收之。
河西簡牘·候粟君所責寇恩事(4)5,東漢 更詳驗問治決言謹驗問恩。
史晨後碑,東漢 補完里中道之周左墻垣壞決。
元延明墓誌,北魏 始寤畫地之廬,仍誓決目之報。
宋虎墓誌,北魏 歷事明決,幹莅克濟矣。
鞏賓墓誌,隋 内決機籌,外緫軍要。
王翼墓誌,唐 公於帳下,必決疑似。 按: “氵 ”訛省爲 “冫 ”。 《説文》: “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别山。” “決”字本義爲疏通流水,《書·益稷》: “予決九川,距四海。”後世文獻多用爲決斷,如“内決機籌”、“歷事明決”。 戰國楚簡或假 “快”爲 “決”。《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簡35: “快(決)不足以智(知)侖(倫)。” 秦簡或假“夬”。《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妻悍,夫毆治之,夬(決)其耳。” 馬王堆帛書或假“缺”。《六十四卦·夬》 九三: “君子缺(決)缺(決)獨行……”
決决,金文;篆jué[氵(水,意符)+夬(聲符)→決(《説文》:“決,行流也。從水,從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别山。”決,1.疏通水道:“禹決江疏河”。2.堤岸被水衝開〈決口、潰決〉。因聲借爲決定〈表決、判決〉。決定最後勝負〈決賽、決一雌雄〉。執行死刑〈處決、槍決〉。決,堤缺。與“缺”〈器缺〉、“玦”〈玉缺〉音同意近。)] 《史記·周本紀》:“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姬昌暗地裏做好事,諸侯都來向他討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