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回残 |
释义 | 回残 释义不确 三卷614页「回残」条:「旧时官府在营建后将剩余物资变卖回缴国库之称。」举如下两例:唐元结《请收养孤弱状》:「有孤儿投军者,许收驱使;有孤弱子弟者,许令存养。当军小儿先取回残及回易杂利给养。」《新唐书·食货志二》:「文宗大和九年,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岁增市之。」 按:回残,将剩余物回售之义。如清顾禄《清嘉录》卷三《犯人香》:「庙祝、司香,收神前残蜡,复售于烛肆,俗呼『回残蜡烛』。……《旧唐书·王毛仲传》:管闲厩刍粟之类,『每岁回残,常致万斛。』……吴人谓买物用过,仍卖回店中为『回残』。二字本此。」《吴方言词典》165页收录了「回残」条,释义为「将用过的货物卖还给商店」。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回售的不仅是用过的,还有多余的。故《吴方言词典》所释亦欠准确。 「回残」还有一义,即「剩余物」。该义在唐以来文献中常见。如《全唐诗》王建《赠田将军》诗:「大小独当三百阵,纵横只用五千兵。回残匹帛归天库,分好旌旗入禁营。」杜佑《通典·食货六·赋税》:「其时钱谷词,唯务割剥,回残剩利,名目万端,府藏虽丰,闾阎困矣。」《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韩琬》:「本立与琬颇不平之,曰:『腐儒不解事,为公杀此鸡。』张生索取学徒回残食料。」《春染乡塌》第三回:「银匠看了,又是异乡人,便弄手脚,空心一簪子,足差一钱银子,打完,连回残一称,道:『瞧瞧看,不缺一厘。』」又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物之剩余曰回残。唐天宝年间,修造紫阳观,敕牒有回残钱若干贯,回残银若干两之文。」胡祖德《沪谚》:「物之剩余曰回残。『若要富,买买回残货。』」《汉语方言大词典》卷二1971页「回残」条举上两例释为「〈名〉剩余之物。吴语。上海。」 综上,「回残」有二义:①剩余之物;②将剩余之物回售。可见《大词典》所释既不准确,也不全面。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