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 )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35,戰國 㦷(勇)不足以沫眾。 按: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謂 “沫”似當讀作 “潰”。《尉繚子·戰威》 : “破軍殺將,乘闉發機,潰眾奪地,成功乃返,此力勝也。”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51,西漢 汾陰、汧、杜陽、沫……
 張家山漢簡·脈書15,西漢 身時僨,沫出,羊鳴。 按: 沫,血沫。
 唐興寺碑,唐 陰德未沫,亢宗有後。 按: 沫,終止。
 盧含墓誌,唐 蒲晉講一以爲理,淇沫副貳以登庸。 《説文》: “沫,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从水末聲。” “沫”,古水名。後用作泡沫、血沫。見張家山漢簡用例。又用作終止。如“未沫”,意思是没有終止。
沫★常◎常
mò形声,从水,末声,本义为古水名,即今天四川的大渡河,引申为沫子(液体形成的很多小水泡)、口中的唾液等。 沫mò(8画)
  【提示】末,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上横长,下横短,不要错写成未。 *沫mò8画 水部 (1) 液体形成的许多细泡: ~子|泡~|肥皂~。 (2) 唾液: 唾~|相濡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