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 古璽彙編4875,戰國 王行治士。
 古璽彙編4885,戰國 日敬世治。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07,戰國至秦 生子,老爲人治也,數詣風雨。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邦治適(敵)亂,兵之迹也。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77,西漢 臣案其上功牒,署能治禮。
 漢印文字徵 治中從事。
 漢印文字徵 治徒光。
 史晨後碑,東漢 復民飭治。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治詩尚書,兼覽群藝。
 張角等字殘碑,東漢 □郎治張角。
 元敷墓誌,北魏 甫齡六十,以正光三年二月廿二日終於治所。
 吐谷渾璣墓誌,北魏 神化影殞,醫治無救。 《説文》: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郭店楚簡假“紿”作 “治”。《老子甲》簡25—26: “爲之於其亡又(有)也,紿(治)之於其未亂。”
治★常◎常
zhì形声,从水,台(yí)声,本义为古水名,假借为治理,由此引申为安定太平、惩治、治疗、治学研究、地方官署或政府所在地等。 治 金文; 篆zhì[氵(水,意符)+台(聲符)→治(《説文》:“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台聲。”治,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整理〈治河、治水〉。)]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元年》:“患之所生,汙而不治,難而不守,所由來也。”(國家的災難所以产生,是因爲對貪污腐敗不加治理,對困難遠遠逃避,這就是災難的由來。) 治zhì(8画)
  *治zhì8画 水部 (1) 整治;修治: ~水|~淮|~丝|~印。 (2) 管理;统治: ~国|~家|自~。 (3) 社会安定,太平(与“乱”相对): ~世|大~|一乱一~。 (4) 备办: ~装|~丧(sāng)|~酒席。 (5) 研究;攻读: ~学|~史|专~训诂学。 (6) 惩处;征服: ~罪|不信~不了他。 (7) 治疗: ~病|医~|诊~。 (8) 消灭(害虫): ~蝗。 (9) 旧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县~|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