丶(zhǔ)“ ,有所绝止, 而识之也。凡 之属皆从 。”(知庾切) 徐锴《系传》:“ 犹点柱之柱。若汉武读书止,辄乙其处也。” 段玉裁注:“按此于六书为指事。凡物有分别,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徐灏《注笺》:“凡事物有所表识则 而识之,识之即定于此矣,故人之所住亦谓之主。”张舜徽云:“ 为舌音知纽字,古读归端,当即今日通行句读中所称逗点之逗字。”[1] 是古代的断句符号,以供识别。
不单独使用,只是一个部首字,下有两个属字。如“主”字下云:“镫中火主也。从 ,象形。从.jpg) 亦声。”段玉裁注:“按 、主古今字,主、炷亦古今字。”或说甲骨文“主”象祭祀神主之形,“示”为其同源分化字,大致分化于春秋战国时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