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 甲骨文合集36959,殷 [在]洛。
 甲骨文合集36960,殷 在洛 。
 周原甲骨文H11:27,西周 洛。
 周原甲骨文H11:102,西周 見工于洛。

作父乙尊, 殷周金文集成5986,西周早期 洛(格)于官(館)。
 永盂,殷周金文集成10322,西周中期 易(賜) 師永氒田𣻦(陰)昜(陽)洛彊(疆)眔師俗父田。
 虢季子白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3,西周晚期
(搏)伐𠪚(玁) (狁)于洛之陽。
 敔簋,殷周金文集成4323,西周晚期 陰陽洛。 按: “各”省形。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6,戰國 㙑(禹)乃迵(通) (伊)、洛。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乙本)5,戰國 洛(格)尹(伊)行,身和二: 一憙(喜)一㣽(怒)。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王不若因張義(儀)而和於秦,洛(賂)之以一名縣。
 漢印文字徵 石洛侯印。
 太尉楊震碑,東漢 又明歐陽尚書河洛緯度,窮神知變。
 徐君妻管洛墓誌陽,晉 夫人諱洛字勝,代郡人也。
 元倪墓誌,北魏 司州河南郡洛陽縣都鄉照明里人。
 元文墓誌,北魏 王諱文,字思質,河南洛陽人也。
 吐谷渾璣墓誌,北魏 君諱璣,字龍寶,河南洛陽人也。
 賈政墓誌,唐 余自抵洛逾歲星一稔。 按: 上下結構。 《説文》: “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从水各聲。” 唐代文獻中常用“雒”爲 “洛”。參隹部 “雒”字。
洛★常◎常
luò形声,从水,各声,水名,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 洛*luò(9画)
 【提示】 , 3画, 不要错写成4画的攵。 *洛luò9画 水部 (1) 水名。 1. 北洛河,在陕西,流入渭河。 2. 洛河,发源于陕西,至河南巩义入黄河。古本作“ ”。 (2) 洛阳的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