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活字印刷 |
释义 | 活字印刷自宋朝以来,人们开始讲究印刷字体的美观性,雕版印刷进入了全盛时期。但雕版存在刻板效率低、书版不易存放以及错字不好更正的缺点。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北宋平民毕升制成了可重复使用,容易存储保管的胶泥活字,发明了可随时拼版、拆版的活字印刷术。其实用活字印刷的想法很早就有了。有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未能广泛应用。 胶泥烧制的活字 排置在一起的活字 活字印刷中除泥活字外,还出现了木活字、陶活字、金属活字。元朝农学家王祯用四年时间制作了木活字三万多个。明朝时期的木活字本较多,大多采用的宋元传统技术。清朝的木活字由于政府支持,曾得到空前发展。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则最迟在南宋时期(约12—13世纪)。 由于活字印刷无法有效快速地组织数以万计的字块,且雕版印刷更符合当时的审美要求,因此并未受到当朝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尽管如此,活字印刷技术还是流传下来。1965年,在温州出土了一件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印本残页,经考证认定为北宋时期(约公元1103年)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这也充分证明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清代的木活字 清代木活字的细节(左为宋体,右为楷体)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