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 )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進不氐,立不讓,俓(徑)遂淩節,是胃(謂)大凶。 按: 从水夌聲,“夌”訛作“麦”。
 漢印文字徵 公孫淩印。 按:从水凌聲,“凌”之古文作“ ”。
 漢印文字徵 公孫淩。
 漢印文字徵 橋淩期。
 朝侯小子殘碑,東漢 高志淩雲。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强不淩弱,威不猛害。
 元徽墓誌,北魏 司會居本,比穆淩攸。
 步六孤須蜜多墓誌,北周 金精據嶺,昌閣淩波。
 張通妻陶貴墓誌,隋 軒冕蟬聮,洎於淩宵之夢。
 蕭氏墓誌,隋 窺蓮入洛,拂浪淩波。 《説文》: “淩,水。在臨淮。从水夌聲。” “淩”字隸變後,聲符“夌”多訛變。 文獻中多用爲淩駕、欺凌之意。如: 淩波、淩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