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 )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16,戰國至秦 溝渠水道。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51,西漢 ……義渠道、略畔道……
 居延新簡EPT26.7,西漢 甲渠官,亭次行。
 河西簡牘·官府文書(1)6,西漢 八月庚戌甲渠候長。
 元悛墓誌,北魏 石渠問道,金華侍學。
 王僧墓誌,東魏 俄遷白水太守,招慰酋渠,令塞外無塵。
 王袞墓誌,隋 石渠通識,戚里名流。
 李瑱墓誌,唐 兇渠殄戮,區夏貞明。
 史待賓墓誌,唐 亦猶滎陽之渠。 《説文》: “渠,水所居。从水,榘省聲。”
渠★常◎常
qú形声,从水,榘(jǔ)省声,本义为人工开凿的水道,假借为大(与“巨”同)、代词,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他”(用于方言)。 【辨析】 ❶以“渠”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qú:蕖、磲。 ❷渠/沟 见129页“沟”。 渠 金文; 篆qú[氵(水,意符)+木(意符)+巨(聲符)→渠(《説文》:“渠,水所居。從水,榘省聲。”渠:人工開鑿的水道,通常既可行舟,又可灌溉。吴王夫差主持所開邗溝,溝通江淮,引江水,經高郵折東北入射陽湖。又名渠水、邗江。從江都縣析置的邗江縣(今揚州市邗江區)即以此水命名。溝,渠通用。管道又比喻爲途徑或門路。通“巨”,表示大。)] 《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喔!我呀,曾住過廣屋大厦。) *渠qú11画 木部 (1) 人工开凿的水道: 沟~|灌溉~|水到~成。 (2) 〈方〉 第三人称代词。 (3) 〈书〉 大: ~帅|~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