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湯( ) 仲枏父鬲,殷周金文集成746,西周中期 師 (湯)父有(司)中(仲) (枏)父乍(作)寶鬲。
 師湯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780,西周中期 師湯父𢱭(拜)𩒨首。
 湯叔盤,殷周金文集成10155,西周晚期 棠湯弔(叔)白(伯)氏 (鑄)其(尊)。
 多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5,西周晚期 易(賜)女(汝)圭(珪) (瓚)一湯(璗) (鐘)一 鐈鋚百匀(鈞)。 按: 讀作“璗”,《説文》: “璗,金之美者。”
 仲枏父簋,殷周金文集成4154,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師湯父有𤔲(司)中(仲) (枏)父乍(作)寶𣪕(簋)。

湯伯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08,春秋早期
湯白(伯) 乍(作)也(匜)。
 戎生編鐘(四),近出殷周金文集録30,春秋早期 卑(俾)譖征緐( )湯(陽)。 按: 讀作“陽”。
 曾伯 簠, 殷周金文集成4632,春秋早期 印(抑)燮 ( )湯(陽)。

編鎛(三), 近出殷周金文集録100,春秋晚期 其音贏少𠟭(則)湯(揚)。 按: 讀作“揚”。
 石鼓文·霝雨 徒馭湯湯。
 古璽彙編1566,戰國 湯脅。
 古璽彙編4077,戰國 馬是湯。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5,戰國 隹(唯)尹(伊)允及湯,咸又(有)一悳(德)。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6,戰國 湯不易桀民而句(後) (治)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31背,戰國至秦 是地辥(蠥)居之, 注白湯, 以黄土窒,不害矣。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湯武雖賢,不當桀紂,不王天下。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西漢 稍(消)石直(置)温湯中。
 漢印文字徵 淳于湯印。
 漢印文字徵 趙湯。
 漢印文字徵 張湯。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湯湯其逝,惟海是造。 按: 湯湯,水勢大。
 元恭墓誌,北魏 湯池百重,金城千刃。
 寇霄墓誌,北魏 遇桀賊於路,殞於湯陰。
 白知禮墓誌,唐 禹湯受命,臯伊爲臣。
 張亮墓誌,唐 躬執飲膳湯藥。 《説文》: “湯,熱水也。从水昜聲。” “湯”金文多用爲人名。或借作 “璗、陽、揚”等字。漢後實物文獻,用法漸廣。或指熱水,或指湯藥,或形容水勢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