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 ) 甲骨文合集8355,殷 在溼。 按: 从水从㡭, 古“溼”字。 地名。
 甲骨文合集24415,殷 在溼。
 甲骨文合集28228,殷 叀溼 𢓊[受]年。 按: 增止符。
 甲骨文合集31160,殷 王其溼(斷)。 按: 假爲 “斷”。
 甲骨文合集38179,殷 弗溼(斷)。
 伯姜鼎,殷周金文集成2791,西周早期 王才(在) (鎬)京溼宫。
 史懋壺,殷周金文集成9714,西周中期 王才(在) (鎬)京溼宫。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我既付 (散)氏溼(隰)田 田。 按: 《詩·周頌·載芟》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鄭玄箋: “隰,謂新發田也。”
 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4,戰國
溼 (shī)此“乾濕”之“濕”之正字。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 㬎省聲。濕,他合切。“瀹濟漯”之“漯”之正字。 【按】瀹濟漯,語出《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