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九成宫醴泉銘 |
释义 | 九成宫醴泉銘唐代楷書碑銘。貞觀六年 (632) 刻立。魏徵撰文,歐陽詢書,時年七十有六。據清王昶 《金石萃編》載: 碑高七尺四寸,寬三尺六寸。字凡二十四行,滿行五十字,额篆陽文六字。石存陝西麟游縣天臺山,九成宫者,隋仁壽宫也。相傳唐文皇 (太宗) 至此宫避暑,以杖導地。引得涌泉,遂敕立石。書法遒勁婉潤,兼有隸意,舆〈化度寺塔銘〉同屬歐氏代表作。此碑歷來以古今楷法之極則而喧傅于世,聲譽卓著,人稱為諸石刻之冠冕,明陳眉公 (繼儒) 曰: “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 九成宫醴泉銘 (局部) 方駕也。”趙崡《石墨鐫華》譽其為正書第一。清翁方綱曰:“合其結體,權其章法,是率更平生特出匠意之構。千門萬户規矩方圓之至者矣。斯所以範圍諸家,程式百代也。”贊頌之辭不絶于時。原石存世,然因推拓無虚日,剥落益甚,今已難識真面目。原拓本殆無存,惟以數十種重刻本代之行世。所稱北宋原石拓者 (其中“重”字未損)僅存數本,以端方舊藏本最善,今歸日本三井氏聽冰閣寳藏。重刻本著聞者有南宋“榷場本”、明代 “余氏本”、“萬曆内府本”、“界綫本”、“吴門蔣氏本” 及 “錫山秦氏本”等,以後者為冠。商務印書館曾印 “端方本”,文明書局曾印孫澤、何焯跋南宋拓本。→見【化度寺塔銘】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