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欒書缶,殷周金文集成10008,春秋 余畜孫書也。 按: 从口从乙(表停頓),會語言停頓之意。
卅二年坪安君鼎,殷周金文集成2764,戰國晚期 單父上官宰憙所受平安君石()也。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04,戰國 凡此(𥳆)也,既𦘔(盡)(迻)。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6,戰國 戁(難)惕(易)之相成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20,戰國 旾(春)(秋)亡不(以)丌(其)生也亡耳。 按: “口”訛作“廿”。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28,戰國 (疏)衰齊戊(牡)𣑼(麻)實(絰),爲昆弟也。 按: “乙”訛變。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9,戰國 唯(雖)肰(然),丌(其)廌(存)也不厚。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9,戰國 《黄(鳥)》, 則困而谷(欲)反丌(其)古(故)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9,戰國 上之(好)亞(惡),不可不(慎)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3,戰國 良人亡不宜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弟子問10,戰國 女(汝)弗智(知)也(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君子爲禮1,戰國 韋(回)不𢘓(敏), 弗能少居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乙本)2,戰國 豊(禮)者, 義(儀)之(兄)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吴命8,戰國 孤也敢至(致)先王之福,天子之霝(靈)。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7,戰國 民又(有)不能也,鬼亡(無)不能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18,戰國至秦 徼人婦女,非邦之故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64,戰國至秦 而盜徙之,贖耐,可(何)重也?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11,西漢 一乘十十也。
居延新簡EPT40.205,西漢 皆幣合人劍也。 按: 隸變作“也”。
王舍人碑,東漢 從事君之季弟也。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冀州刺史之考也。
樓蘭殘紙·孔紙1,魏晉 不可得也。
樓蘭殘紙·孔紙24.3,魏晉 無餘麥也。
劉韜墓誌,晉 君諱韜,字泰伯,叔孝處士君之元子也。
寇治墓誌,北魏 君諱治,字祖禮,上谷昌平人也。 按: 字形與《説文》小篆同。
元文墓誌,北魏 王諱文,字思質,河南洛陽人也。 按: 增一豎筆。
高淯墓誌,北齊 王諱淯,字修延,渤海修人也。
楊通墓誌,隋 青州盤陽郡人也。
于士恭墓誌,唐 今即河南人也。 《説文》: “也, 女陰也。 象形。 , 秦刻石也字。 ” 古文作从口从乙, “口”或訛作“廿”。 《説文》 以爲“, 秦刻石也字”, 未見戰國文字已經作此,或有變異。隸變或作“也”,楷字傳承至今。 “也”字在文獻中皆用爲語氣詞。
也★常◎常yě表意,金文1从口从乙,表示言语停顿,用于语气词;一说象形,金文2象有柄有流的匜形,本义为一种盛水或酒的器具,是“匜”的本字;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也”。假借为助词(表示判断、解释、疑问、停顿等语气)、副词(表示类同、并列、转折、强调)等。 【辨析】 以“也”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tā:他、她∣dì:地∣chí:池、驰、弛。 也(yí)古“匜”字。沃盥器也。 【按】也,今常音yě,作句末語氣詞、副詞。 也金文; 篆yě[象形,像眼鏡蛇形。(《説文》:“也,女陰也。象形。 秦刻石也字。”不確。也,金文像蛇形。上古先民,打獵時遇到蛇,也會無意識地連喊也 ye!也 ye!也 ye!表示十分驚恐,擬這就是“也”字的發音由來。也,表示相同〈你去我也去〉。表示語氣:判斷語〈孔子山東曲阜人也〉,迭用〈他學而不厭,也誨人不倦。〉,婉轉〈我們雖没有見過他,却也天天聽説他。〉,強調〈連世界各國的人民也都欽佩他。〉)] 《詩經·秦風·權輿》:“今也每食不飽。”(如今没頓吃得飽。) 也yě(3画)
*也yě3画 乛部 (1) 〈书〉助词。 1. 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 环滁皆山~|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2. 帮助加强疑问或反诘语气: 何其谬~|是何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3. 表示句中停顿: 今吾于人~,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副词。 1. 表示有相同之处: 他会唱中国歌,~会唱外国歌|队伍中有老人,~有小孩。 2. 连用,表示并列或对等: 风~停了,雨~住了|晚会上~唱歌,~跳舞。 3. 表示转折或让步: 雨再大,我们~要准时到达|宁可牺牲,~决不投降。 4. 表示委婉: 他的字~还拿得出手|今天的球踢得~还可以。 5. 表示强调: 一颗粮食~不浪费|他一心忙工作,连家~不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