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濁( ) 曾侯乙鐘(中二12),殷周金文集成320,戰國早期 濁獸鐘之 (徵)。 按: 从水蜀聲。
 曾侯乙鐘(中一3),殷周金文集成300,戰國早期 濁獸鐘之 (徵)。
 曾侯乙鐘(下二10),殷周金文集成297,戰國早期 濁獸鐘之 (徵)。
 曾侯乙鐘(下二9),殷周金文集成296,戰國早期 濁獸鐘之 (徵)。
 曾侯乙鐘(中一6),殷周金文集成303,戰國早期 濁獸鐘之 (徵)。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9,戰國 坉 (乎)亓(其)奴(如)濁。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清濁者德之人,德者清濁之潚(淵),身調而神過,胃(謂)之玄同。
 張家山漢簡·蓋廬30,西漢 埃氣亂孿(變),濁以高遠者,其中有墥(動)志,戒以須之,不去且來。
 穆纂墓誌,北魏 君資岳濁之秘靈,體重明之純粹。
 元珽妻穆夫人墓誌,北魏 鄰無濁議,邑有清論。 《説文》: “濁,水。出齊郡厲嬀山,東北入鉅定。从水蜀聲。” 古文从水蜀聲,“蜀”或省形。文獻中皆用爲清濁之意。 楚簡或假 “ ”、 “ ”作 “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亙先4,戰國
(濁) (氣)生(地), 清 (氣)生天。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甲本)8,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