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於凌阴。」
《荀子・劝学》:「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三国 魏 曹操《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唐 韩愈《早春游杨尚书林亭》诗:「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见不?」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有诏进取奇里济苏。是春,师次欠河,冰行数日,始至其境,尽收其五部之众,屯兵守之。」
2 冷;凉。
唐 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诗:「重阴蔽芳月,叠岭明旧雪。泥积辙更深,木冰花不发。」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摺:「我在窗儿外几曾轻咳嗽,立苍苔将绣鞋儿冰透。」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祝翁》:「俄视媪笑容忽敛,又渐而两眸俱合,久之无声,俨如睡去。众始近视,则肤已冰而鼻无息矣。」
丁玲《杜晚香》:「北大荒,究竟在哪里呢?听说那里是极冷极冷的地方,六月还下雪,冬天冰死人。」
3 把东西同冰放在一起,或放入冰箱、冷库等。
如:你把汽水冰上。
4 指冰人。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适有故尚书之孙某甲,将娶而妇忽卒,亦遣冰来。」
5 通「掤」。箭筩的盖。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杜预注:「冰,椟丸盖。或云椟丸是箭筩,其盖可以取饮。」
明 焦竑《焦氏笔乘》卷二:「冰读爲棚,箭房之盖。冰棚古通用。」
6 姓。明代有冰如鉴。见《历代名贤列女氏姓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