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 ) 甲骨文合集36828,殷 壬寅卜,在□,貞王步于瀑亡災。 按: 从水从暴,該“暴”字象用戈搏虎,裘錫圭認爲是“暴虎馮河”之“暴”初文。
 甲骨文合集36955,殷 在瀑,[貞王]步于□亡災。
 張弘墓誌,唐 如瀑布之下層涯。
 麻姑仙壇記,唐 東南有瀑布。 《説文》: “瀑,疾雨也。一曰沫也。一曰瀑,資也。从水暴聲。《詩》 曰:‘終風且瀑。’” 甲骨文从水从暴(“暴”象以戈搏虎),裘錫圭認爲是 “暴虎馮河” (《論語·述而》)的 “暴”初文。 “瀑”字卜辭用爲地名,石刻文獻用爲瀑布。
瀑★常◎常
形声,从水,暴声,本义读bào,急骤的暴风雨,引申为水飞溅。瀑河,水名,在河北。又读pù,引申为瀑布,从悬崖或河床突然断层、凹陷的地方直流下来的水。 瀑 金文; 篆pù[氵(水,意符)+暴(聲意符)→瀑(《説文》:“瀑,疾雨也。一曰沫也。一曰瀑,資也。從水,暴聲。《詩》曰:“終風且瀑。”)(瀑,瀑布:水從高山陡直地流下來,遠看好像懸掛着的白布。)] 《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暴。” [唐]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遊天臺山日記·初四日》: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流下墜,雷轟河隤(tuí,坍塌)。” 瀑*pù(18画)
  【提示】日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右下是氺,5画,不是4画的水。 *瀑bào18画 水部 瀑河,水名。在河北。 另见pù(317页)。
*瀑pù18画 水部 瀑布,从山崖直流下来的山水,因像悬挂的布匹,故称瀑布。 另见bào(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