亅(jué)
“
,钩逆者谓之亅。象形。凡亅之属皆从亅。读若橜。”(衢月切)
段玉裁注:“钩者,曲金也。《司马相如列传》:‘犹时有衔橜之变。’集解引徐广云:‘钩逆者谓之橜。’……皆谓橜为亅之假借字也。……(象形)象钩自下逆上之形。”徐灏《注笺》:“亅象曲钩之形,马之衔橜,乃其一端耳。”
徐在国说:“‘亅’当由甲骨刻辞‘丿’形演变而来。甲骨文‘亅’读为‘奇’。《合集》17581:‘古示十屯(纯)又一亅(奇)。’‘屯’读为‘纯’,二算为纯。‘亅’读为‘奇’,一算为奇。纯、奇均是量词。”[1]“亅”就是一把铁钩或带钩的小木橜的形象,悬在室内用于挂物。“亅”不能独立成字,只做部首使用。
“亅”部只有一个属字,从反“亅”,其实为一字异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