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 小屯南地甲骨4565,殷
(焦)又 。 按: 从一“隹”。
 古璽彙編3153,戰國 焦□。 按: 从二“隹”。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5正,戰國至秦 異者焦(憔)窶。
 秦印文字彙編 焳(焦)得。
 秦印文字彙編 焦脩。
 馬王堆漢墓帛書·雜療方,西漢 使人面不焦。
 馬王堆漢墓帛書·相馬經,西漢 上有十焦。
 居延新簡EPF22.192,西漢 𨼾長焦永行。
 漢印文字徵 焦奉意印。
 陽嘉殘碑陰,東漢 故吏焦蒙。
 楊乾墓誌,北魏 焦生裁以爲譬。
 焦兒奴造像記,北魏 軍主焦。
 焦真機造像記,唐 清信弟子焦真機爲藏師藂師造石像。 《説文》:“𤓪, 火所傷也。从火雥聲。 , 或省。” 《説文》 以“𤓪( )”爲正體, 以“焦( )”爲或體, 實物文字中多作“焦”。
焦★常◎常
jiāo表意,从火从隹,隹为鸟,本义表示以火烧鸟使熟。一说形声,从火,雥(zá)省声。引申为物体被火烧后变黑变硬、物体烧糊后的气味、烦躁、焦炭(一种固体燃料,多用于冶炼钢铁)等。 【辨析】 以“焦”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ɑo,但声调和声母不同。jiāo:礁、蕉、僬、鹪∣jiào:噍、醮∣qiāo:劁∣qiáo:瞧、谯、憔、樵。 焦jiāo会意字,甲骨文上为小鸟,下为火。用火烧烤小鸟,焉能不“焦”?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ao 阴平:蕉(香蕉) 礁(礁石) 鹪(鹪鹩,画眉型的小鸟) 僬(僬侥,传说中的矮人) 去声:醮(古代结婚时用酒祭神的礼) 噍(吃,嚼也) qiao 阴平:劁(阉割的意思,劁猪) 阳平:瞧(《字汇》:“偷视貌。”现已“扩容”,可正眼瞧瞧) 憔(憔悴) 谯(谯楼,古代城门上的瞭望楼) 樵(樵夫) zhàn 蘸 相关链接 1.“蘸”,其实是会意字。来自道教的一种宗教仪式。道士祭神时(俗称“打醮”)用草(或手指甲)沾一点祭神的酒,洒在周围,为人祈福。故借“沾”之音。现为锻工的一道工序:淬火。 2.《字汇》,明代梅膺祚编。 焦 (jiāo)从火,雥省聲。古作“𤓬”。 【按】焦,《説文》:“火所傷也。” 焦jiāo(12画)
  【提示】上边是隹,不要错写成佳。 *焦jiāo12画 隹部 (1) 一些东西经火烧烤后失去水分,呈现黄黑色并发硬: ~土|树让火给烧~了。 (2) 干燥;干枯: ~枯|~渴|舌敝唇~。 (3) 焦炭或结成焦块的炭渣: 煤~|炼~。 (4) 着急: 心~|~急|~躁|~虑。 (5) 中医指人体内的某些部位: 上~|下~。 (6) 焦耳(功的单位)的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