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曲
古代佛寺讲经前後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後演变爲讲唱文学,变文旧变混称爲佛曲。
清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二:「或曰佛曲佛舞,在隋 唐已有之,不始金 元,如李 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今吴门佛寺,犹能作梵乐,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名清乐,即其遗意。」 清 翟灏《通俗编・释道》:「按《晋书・鸠摩罗什传》,天竺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爲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是佛曲可逐笙管,自其未入中国,原有然矣。《乐府杂录》,长庆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转,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世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至是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