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雲氣雜占,西漢 日景(影)矯燎如句(鉤)。
 元暐墓誌,北魏 興妖履霜,已見燎原。
 元誨墓誌,北魏 既而沸騰在辰,炎燎不息。
 李清造報德像碑,北齊 燎華燈於深夜。
 司馬銓墓誌,唐 夜庭終燎。
 楊貴墓誌,唐 蘭堂燎歇。 《説文》: “燎,放火也。从火尞聲。” 本作“尞”, “燎”爲後起加意符字, 參本卷“尞”字。 金文“ ”讀作“燎”:
 王子嬰次盧,殷周金文集成10386,春秋晚期 王子 (嬰)次之 (燎)盧(鑪)。
燎★规◎常
形声,从火,尞(liáo)声,本义读liáo,放火焚烧草木,引申为蔓延焚烧、火烛、烧伤或烫伤等;又读liǎo,引申为烘烤、挨近火而被烧焦等。 燎*(16画) ❶liáo ❷liǎo
  【提示】火,起笔宋体是撇点,楷体是侧点;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右边中间的曰,当中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右下的小,第二笔宋体是撇,楷体是撇点。 △燎liáo16画 火部 (1) 放火焚烧;后多指放火烧田除草: ~原|~猎(烧山行猎)。 (2) 烫: ~泡。 另见liǎo(244页)。
△燎liǎo16画 火部 靠近火而烧焦(毛发等): 一股~毛味|不小心~了头发。 另见liáo(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