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 甲骨文合集5289,殷 甲午[卜], □, 貞[ 吉]燕。 按: 象燕之形。讀作“宴”。
 甲骨文合集27846,殷 辛亥卜, 何, 貞 吉燕用。
 庚壺,殷周金文集成9733,春秋晚期 亟伐燕。 按: 此爲摹本。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秦毋惡燕、粱(梁)以自持也。 按:字形分離爲多個構件,燕尾似“火”。
 漢印文字徵 燕次翁。
 漢印文字徵 史燕。
 漢印文字徵 王燕。
 漢印文字徵 縣燕。
 漢印文字徵 蔡燕。
 漢印文字徵 燕蠪。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積德勤紹,燕于孫子。 按: 燕尾火形變異爲“灬” 。
 元誘妻馮氏墓誌,北魏 太宰燕宣王之孫。
 王基墓誌,北魏 六世祖波,燕儀同三司武邑公。
 王基墓誌,北魏 翩翩神鷰(燕),降卵而生。 按: 以上二字同出於王基墓誌,第一字爲人名,第二字增鳥符,疊加表意,以與人名字相區别。
 元謐妃馮會墓誌,北魏 高祖,燕照文皇帝。
 元勰妃李媛華墓誌,北魏 王鵙比旦,鴶鵴興燕, 功毗下武,勲格皇天。
 段威墓誌,隋 燕山瀚海之地,宣以華風; 龍庭蹛林之長,展其蕃敬。
 安元壽墓誌,唐 月上燕弧。
 王玄墓誌,唐 疊繡轂於棘林,控紫鷰(燕)於槐路。 按: 燕省灬,增鳥符,上下結構。
 王君妻薛氏墓誌,唐 春入翦刀,或裁雞而怗鷰(燕)。
 苑玄亮墓誌,唐 嬿(燕)爾雙飛,每盛宜家之寵。 按: 嬿爾,即燕爾,因多用於女子,故加女符。 《説文》: “燕,玄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凡燕之屬皆从燕。” “燕”字古文字象燕之形。卜辭多讀作“宴”。後世文獻蓋因 “燕”字多用於指稱燕國,或用於人名,故稱鳥之“燕”則增鳥符,疊加表意。唐代苑玄亮墓誌中“嬿爾”因多用於女子而加女符。
燕鷰★异◎次★常◎常
象形,甲骨文、小篆象张翅欲飞的燕子形,隶定为“燕”。本义读yàn,燕子,鸟名,假借为设宴、宴饮(与“宴”同);又读yān,假借为古国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由此引申为河北北部一带、姓等。鷰,形声,从鳥,燕省声,鸟名。《异体字表》以“鷰”为异体字。 【辨析】 “燕”与“鷰”不是等义异体字。 燕 (yàn)此背面形也。“廿”象籋口,“口”象脊,“北”象張兩翅,“火”象尾。 【按】籋,音niè,鑷子。籋口,即燕口。因其口似箝籋之形,故稱。 燕 甲骨文; 篆yàn,yān[《説文》:“燕,玄鳥也。籋(niè)口,布翅,枝尾。象形。”燕:1.yàn,象形。候鳥,翅尖長,尾羽分開似剪刀,春來秋去,在簷下築巢,撫育雛燕。喃喃叫聲,婉囀不輟。飛翔時快速捕食害蟲,對農作物有益,對人類有利。千百年來飛入人家,在梁上做窩,受到人的保護。燕是候鳥,在一定的時間段内南北遷徙,或早或遲,遂成了物候學家研究或記錄的物件。2.yān,周朝諸侯國名,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部;舊時河北的别稱,也指河北北部一帶。] [唐] 劉禹錫 《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燕(16画) ❶yān ❷yàn[鷰]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读yān,表示古国名、古地名和姓氏等时,“燕” 没有异体; 读yàn、表示 “燕科鸟的统称” 及古通 “宴” 等义时,“鷰” 是 “燕” 的异体。匕,不要错写成七;廿,不要错写成艹。 *燕yān16画 火部 (1) 古国名,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2) 指河北北部: ~赵。 (3) 姓。 另见yàn(462页)。
*燕1〔鷰〕yàn16画 火部 鸟类的一科。体型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呈剪刀状。捕食昆虫。属候鸟。
*燕2yàn〈书〉通“宴”。 (1) 宴饮。 (2) 安乐;安闲: ~安|~乐|~居|~尔。 另见yān(4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