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二] “美” 字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形体美的追求
释义

[二] “美” 字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形体美的追求

徐铉着眼于 “羊”之大,大即为 “美”。马叙伦认为 “美”是 “媄”的异体转注。按照他的意思,“美”是 “媄”的初文,由此可推断中国古代人原初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女性的美色以及对此的观感价值。《诗经·卫风·硕人》二章: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蛾”与“娥”相通,《通释》: “蛾,娥之借。” 《方言》: “娥,好也。” 《广雅》: “娥,美也。” “娥”字用兵器和女字会意,表示姑娘渐渐长大,其神态举止优美典雅,因而像举“我 (兵器) ”行进的首领一样,受到人们的瞩目和青睐。秦晋等地旧俗以女子丰满为美,钱钟书 《管锥编》说: “ ‘粉肥雪重,燕赵秦娥’ ,古人审美嗜尚,此数语可以包举。”在色彩上素艳结合,粉里透红; 质感上讲究细腻,珠圆玉润; 雪肤莹面,眉媚连卷,丰乳肥臀小蛮腰。这种标准就是 “娥”,《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娥娥红粉妆”中,“娥娥”就是非常美丽的意思。对美女的欣赏和喜爱,文学史上词家还形成了著名的 “忆秦娥”的词牌模式。由此可见,古代的 “娥眉”实际就是美女的代称。《荀子· 性恶》 :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这也是从观感角度来说的,曹植 《洛神赋》: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这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形体美的追求。
女子的体态美是丰满,而男子的体态美则为高大。我国古代神话里的人物,作为力量象征的那一类型,也就是古人在神奇自然力面前,要征服自然理想的外化,大都以硕大无朋的体态为其特征,例如 《山海经》中逐日的夸父。“夸”字从大于声,从于得声即有 “大”义,是具有超人力量的 “大人”。在较为原始的民族中间,大都有崇尚壮大孔武的习俗。
《楚辞·天问》里有这样一个记载: “玄鸟致贻女何喜,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 “平胁”,即肋骨不显,状其丰满; “曼肤”,肌肤润泽,是说殷人远祖王亥,本带着牛羊游牧于有扈,却被有扈氏女的体态之美所吸引。这种 “平胁曼肤”的体态特征,也就是肥硕丰腴。按照先秦典籍所载,古代这种 “肥硕”之美的嗜尚,不拘男女。《左传》桓公元年: “宋华夫瞥见孔夫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 ‘美而艳’ ”。又如文公十六年: “公子鲍美而艳”前句施于女子,后者则描写男子,都是形容美人体态特征的。《淮南子》 高诱注: “艳”: “好色曰美,好体曰艳。”可见 “艳”的审美大要,仍在于肥硕丰满。而且,这种审美取向,似乎也不限于某一地域的民俗事象,黄河、长江两大文化流域皆然。《卫风·硕人》: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敖敖”即身材高大之貌。《陈风·泽陂》: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俨”即说肌肉丰满 (或指双下巴) 的样子。反映楚文化特征的 《楚辞》在这方面表现的可谓 “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如 《大招》描述美女体态曰 “丰肉微骨,调以娱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这里的 “丰肉微骨” 也即《泽陂》之 “俨”,都是古人对这种 “肥硕、丰腴”审美取向的认可。考地下出土文物:殷周青铜器文饰的粗朴厚重,秦汉兵马俑的苍劲肥实,人俑造型的雄浑魁伟,直到唐代墓中女佣的丰满肥硕……都说明这种审美取向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39]
另外,“美”字本义的象形加会意说,也体现了先民对人体美的追求。康殷释辑 《文字源流浅说》 : 美字 “象头上戴羽毛装饰物 (如雉尾之类) 的舞人之形……饰羽有美观意”。从甲骨文的一些字形上看,美字是表现一个人头插雉尾正手舞足蹈的样子,体现了美和人体、美和饰物、美和艺术的关系。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42:24